每日辟谣|橘子皮晒干了就是陈皮?这6个常见的中药误区,你中了几个?

随着中药的应用愈发广泛,很多中药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渐普及。也有的人对中药一知半解,看了看厨房中的食材,便摩拳擦掌开始自己制作中药。

情景再现

对中药颇有研究的小美,这两天就和妈妈关于中药发生了一些小“争执”!

小美妈妈:“小美,你吃完的橘子皮别扔,我晒干了做陈皮,咱们泡水喝。”

小美:“妈!陈皮不是这样做的啊!”

小美妈妈:“木瓜片没有了?小美,你快去水果店买俩木瓜回来!”

小美:“妈!水果店里的是水果木瓜啊!”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一些中药的名字和常见的食材相近,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将食材进行一些加工便可以自制中药,如陈皮、木瓜等。虽然有些食材的名字看上去和中药很相近,甚至连形态都大致相同,但却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下面归纳了6个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自制中药常犯的错误,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误区1:橘子皮晒干了就是陈皮

随着水果品种的丰富,橘子的种类也变得多种多样,如砂糖橘、蜜橘、贡柑、芦柑等,还有一些嫁接、杂交的品种,不胜枚举。但能制作成中药陈皮的橘子,在《中国药典》中却有明确规定,以广陈皮为例,用的是生长在广东新会的橘及其栽培变种成熟果实的果皮。

从橘子皮到陈皮一般要经过开皮、翻皮、干皮、陈化4个步骤。

开皮:是指用小刀划开橘子,取下橘皮。

翻皮:是指天气晴朗时,将开皮后的橘皮置于通风处晾晒,使其水分自然流失,质地变软后再翻皮将橘白向外。

干皮和陈化:干皮是指将翻皮后的橘皮自然晒干或直接烘干,装在容器内,然后放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自然陈化。只有在自然条件下陈化了3年及以上的陈皮,才能达到药用效果。

误区2:用豆豉代替淡豆豉

豆豉是厨房中常见的一种调味料,也是烹饪许多美食必不可少的辅料,平时在家自制一些豆豉也是不错的选择。家用豆豉具有咸味,与中药“淡豆豉”稍有区别。

在古代,豆豉、淡豆豉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中医用药也不明确标明。自明代起,医家开始意识到淡豆豉和豆豉的药性差异。此外,全国各地制备淡豆豉的方法各异,直至今日,关于淡豆豉寒热之性的争议尚存。有的淡豆豉在制备时使用了清瘟解毒汤和青蒿,可谓“一味药就是一张方子”。

因此,豆豉和淡豆豉不仅是咸与不咸的区别。若开药时恰巧没有淡豆豉,切不可用家用豆豉替代,而是问明医生,到可靠的医疗机构或药店配药。

误区3:用水果木瓜代替中药木瓜

《中国药典》规定,中药木瓜来源于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而我们日常吃的水果木瓜,其原名为“番木瓜”,来源于番木瓜科番木瓜属的成熟果实。这两种“木瓜”来源不同,性状更是大相径庭,当然更不能相互替代了。

误区4:错把蔬菜穿心莲当成中药穿心莲

蔬菜穿心莲是一种被称为花蔓草的南方蔬菜,俗称穿心莲。吃过的人都知道,它的叶片肥厚、多汁,味道稍有些酸涩。而中药穿心莲是来源于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全草,它的叶子狭长且薄,有明显的苦味,晒干后入药。蔬菜穿心莲的药用功效尚不明确,因此,不可用来替代中药穿心莲。中药穿心莲味苦、性寒,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热证的治疗。

误区5:错把紫丁香当成丁香

著名的炖肉调料丁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药食同源品种之一,其来源于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这种植物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如今在我国也有栽培。

一般我们炖肉用的研棒状丁香被称作“公丁香”,气味芳香,可以暖胃、止呕。院子里春天开花的紫丁香是观赏性植物,花不可入药,也不能当作调味料。但紫丁香的叶片可以入药,有利湿、退黄的功效。(注意:药效不同,不可混用!)

误区6:自制煎膏直接用生蜂蜜

每逢秋季,在家自己熬制秋梨膏时使用的蜂蜜是有讲究的。中药熬制膏滋时需要将蜂蜜事先炼制,一般炼成“中蜜”(炼蜜有“嫩蜜”“中蜜”“老蜜”之分)。蜂蜜炼制一来能够除去水分和杀灭细菌,二来还可以防止“返砂”。欲炼成一锅成功的“中蜜”,需要不断练习。一般蜂蜜的温度处于116~118℃,满锅出现均匀的淡黄色气泡,这时用手捻感觉蜂蜜有黏性,但两手指离开没有长白丝,此时就达到了“中蜜”的状态。

本文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王晓东

原标题:每日辟谣|橘子皮晒干了就是陈皮?这6个常见的中药误区,你中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