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抗美援朝|走进“坐标——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文物特展”

“烽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一曲英雄赞歌,将时空带回到70多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毅然走上抗美援朝战场,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7月27日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坐标——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文物特展”正式开展。

历史可以离我们远去,英雄的光辉事迹,将永远镌刻在星空之上。此次展出的许多抗美援朝相关手稿、书信、日记、报纸、版本、便笺、函件、字画、照片等共233件,一件件真实的革命文物,静静诉说着它们背后的故事。

1951年1月,在第三次战役釜谷里战斗中司号员郑起代理连长指挥战斗,全连最后剩下7名战士时,他机智地吹起冲锋号,吓退敌军,扭转战局,这就是“一把军号吓退敌人一个营”的故事。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敌人向志愿军不足4平方公里的高地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甚至连山头都被削低了2米。英勇无双的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用堪称惨烈的一战,使“上甘岭”成为美军的“伤心岭”。70年后,当我们观看电影《上甘岭》时,依然能感受到志愿军钢铁一般的顽强意志。

1952年,李蕤参加中国文联“赴朝创作组”的时候,写了29封给母亲的家书,还有一本保存完好的战地日记。此次展览中,除了展出李蕤的家书及日记,还展出许多志愿军书信。泛黄的纸张和斑驳的字迹上,仿佛还留有炮火硝烟的味道。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直到今天,抗美援朝精神仍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正如本次展览的主题“坐标”,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英雄,哪里有英雄,哪里才有民族的希望。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们,身躯虽然埋葬异国他乡,却化为历史长河中那最闪亮的坐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赵柏宇 王雨萌;摄影赵柏宇)

原标题:图说抗美援朝|走进“坐标——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文物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