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胡家大庄村辖三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768户,3676人,有果品、劳务、养殖三大产业,2012年入围全国第一批传统村落、2014年被公布为全国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被评为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2017年被评为全国第五届文明村。
二、历史沿革
胡大村胡氏祖先于明洪武年率四子随移民群,从安徽阜阳绩溪经山西大槐树移民点来新阳定居,移民途中因四子病故,幸存弟兄三个,后繁衍为胡家大、中、小三个方头。
初来新阳时在龙王庙,王家园一带开荒造田,建庄落户,累遭渭河凤凰山关门沟水患,约160多年后,经众庄头商议,决定村庄大搬迁,有搬往五龙乡温家坪的,有迁往琥珀乡西山村的,有迁往凤凰乡庆胡村的,有迁往温集村庙背后的,大部分户迁往现址原地,依山靠水建庄落户,在总门北建造了以总门、西门、北门、东门为出入口两纵六横有防水、防盗功能的堡寨式村庄,又因累遭外患,村人有祈求神灵保佑的意愿,经村主商议,筹资酬劳于乾隆六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建起了清池观、建起了祖师殿、抱厦、山门、后又建起了家庙,于崇祯年全村筹集300余名强壮劳力用三年时间建起胡大村村堡一座,清同治年回民头目白浪率人造反,我村全体村民在堡内躲避,因原建村堡设备齐全,内有土瓦房、有窑洞、堡围墙高20余米,四周设26座炮台,安有土炮、有青壮年勇士操炮防守,堡门高大,安有非常结实的榆木门扇上闩上锁,给村人有安全感。
三、历史文化价值及特色
(一)胡大村清池观命名起源,原在庙宇东北侧有一池清泉,是全村的水排出的去向,村民称大水泉,庙宇建成,因无量祖师属道教,故村庄头目及建庙的功德主依清池起名为“清池观”后因胡大小学扩建需要填没了请池泉,故清池观有观无泉,2015年胡大村为为恢复请池泉,又在庙宇东侧庙址沟利用传统村落保护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资金建起了胡大村清池生态园,并建起了一池清泉,由村民自愿捐助大小鱼600尾、鸭娥18只、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对清池观山门进行提升改造,安装石雕九龙壁一座、石雕牌坊门一座、配套石雕人物两尊、修建踏步三级32台、全部安装了石栏杆、山门广场。近几年节假日每天都有四面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经以后扩建,要发展成为胡大村的旅游产业。
(二)胡大村清池观经三十六届会首努力,又新建了钟鼓楼、三宵殿、财神庙,每年在农历七月二十日、中秋节举办文化庙会、演唱秦腔戏,庙会举办的非常红火,吸引游客盛多。
(三)胡大村古窑洞现从三十余处,原在建庄时一时无钱买木料,用人力建起了土窑洞居住,可如今村民生活好了都住上了楼房,砖混平房,窑洞用来做库房,、柴房,不再住人了。
(四)胡大村牌坊门2座,一座属富户人家自建的,另一座是族人为承前启后、光宗耀祖而建立的,就在清乾隆末年,秦州知府因藉河患难成灾,困扰居民难以安居乐业,而筹资修建堤防,竣工时出下榜文,招贤纳士书写祭文,我村进士胡旺铃,生于1744年,1805年去世,享年61岁,清朝恩贡,曾先后在秦州、秦安及本地教书育人,名声远扬,他写的祭文荣获第一名,秦州知府赐尝“三秦高师”匾额一面,族人为他建起了牌坊一座,并在两侧竖起带斗旗杆两根。
(五)胡大村古民居218处,有厦房、庭房、立平房,大部分都按明清年代的建筑格局而建,厦房一檐水,四门八窗、四柱,有雕刻精致的花板,庭房的檐水四门八窗、四柱,有雕刻精致的花板,还有四合院,除清池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外,对重点古民居作为村级保护单位,主要是:胡福茂、胡爱雄、胡供信、胡想父、胡成贵、胡智远、胡明福、胡晓峰8户,对户主召开会议,只订了由村委口头签订了保护协议,争取资金,进行修缮,不能私自拆除等内容,但挂牌保护我们认要有县级文物局挂牌保护的办法比较有效。
四、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
(一)清池观古建筑群,占地面积4350平方米;
(二)古牌坊2座,建筑面积42平方米;
(三)村堡面积占地11420平方米;
(四)古民居218处,重点保护8处;
(五)古窑洞32处,重点保护32处。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我村清翰林院学士从朝廷带回的明朝官谱,内容为大至朝廷小至乡约地方的官府网络图,100多年来我村村民作为一种游戏来玩,在官谱中间放一只碗,碗内用六颗骰子,按规定的单双分别为功、德、才、脏,凡功、德、才三样是官升几级,凡执出的是脏,是贬官的意思。
(二)大、中、小房家谱,是记述从长辈家庭成员的工作职位,历史事迹等。
(三)胡家大庄村志(初稿)是记述胡氏祖先从明洪武年随移民人群来胡大村定居的历史沿革,大事年记、历史名人、民俗文化、童谣谚语、乡土人情,修缮村庄等的事迹。
(四)清池观庙志,记述清池观自乾隆六年建成以来历史沿革,所经历的窃难,自改革开放40多年历届会首对庙宇的修建及维修。
(五)文化庙会,红白喜事、礼仪大全,记述民间文化庙会、红白喜事在祭奠礼仪时词语及流程。
(六)古乐队唢呐曲牌、曲谱及历史传下来的庙会,红事常用的喜乐、白事用的哀乐的曲谱。
(七)历史舞蹈曲牌包括双人舞、单人舞、集体舞等
(八)历史秦腔戏曲谱,包括小曲子、地摊秧歌曲谱等。
(九)民间小吃制作、罐罐茶、凉粉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