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村隶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坪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仡佬族古寨,集历史遗存和自然山水为一体的典型的仡佬族村寨自然风光优美。
龙潭历史文化名村自然格局是“靠山而居、石林映掩”,其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山、石、寨三要素。龙潭古寨是一处集历史遗存和自然山水为一体的典型的仡佬族村寨。
龙潭传统风貌建筑以四合院和三合院民居建筑为主,分布前寨,中寨,后寨,茶地。建有石垣墙的民居,必然建朝门,朝门通常由木质垂花门和石质八字墙组成。垂花门,穿斗式,悬山顶,上盖小青瓦。垂柱雕刻莲蒂、南瓜,寓意清廉、多子。门簪或刻南瓜,或刻福寿,寓意多子多福。连楹雕刻水波纹,意在于镇火,与其他民族雕刻“桃符”具有异曲同功之妙。正房多为四榀三间。房子较高,吞口较深,出檐较远,是其特点。最引人注目的是门窗雕刻丰富多彩。明间门窗,均为六扇,称“六合门”。“六合”包括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意为“完整”、“圆满”。次间门窗,也是六扇,但窗子只雕四扇。不少人家,于次间辟门,上部饰以圆形挂落,人称“月亮门”。在龙潭仡佬族民居的木质门窗上,遍饰造型各异的吉祥图案,手法多采用镂空雕刻,其构图精美,想象奇特,雕工细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既有“蛙形瓶”、“猫眼”、“炼丹炉”、一进一出的“蟾酥”等其他地方鲜见的木雕造型,也有寓含福、禄、寿、囍等汉族文化的“耕读渔樵”、“岁寒三友”、“连年有余”、“麒麟望日”、“喜鹊闹梅”、“鹿含灵芝”、“双龙戏珠”、“双凤朝阳”以及“蝙蝠、麒麟、羊、独角兽”等祥瑞动物和莲花、牡丹等花卉的图案,明间大门、次间房门安装腰门,所有腰门都是镂空的,但图案几乎无一雷同。其实门窗雕刻也是如此,充分体现各自的独创精神。
仡佬族的民间文艺多种多样主要有狮子灯、花灯、龙灯、乐器吹打、唱歌等民间文艺活动。其形式独特,各具特色、气氛热烈、场面感人,格外扣人心弦。龙潭村民族民间文化亦多姿多彩,保留有多项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仡佬族文化研究价值。有山歌小调,神话传说、“吹打”民乐,舞狮火龙、傩戏花灯等优美的文学音乐艺术,有酥食、麻饼、采砂冶汞等精湛的传统 手工技艺,保留有完整的仡佬族传统婚嫁习俗、丧葬习俗和原始古老的祭树拜石、 宝王祭拜习俗等民俗活动。
申佑祠是龙潭村的著名景点之一,申佑明正统五年中举,明正统九年考取进士,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是忠孝义三烈著称的民族英雄,7岁虎口救父、17岁义救恩师、24岁替君殉难,明嘉庆年间朝廷下令在全国为他修建了8座申佑祠堂,分别在山西、正安、思南、务川等地。申佑祠是申氏族裔为了缅怀、纪念申佑而自发组织修建的,整个祠堂是一个三合院建筑,中间为正殿,两边是厢房。正殿里有申佑的灵牌位以及祭祀的香炉,厢房记载的是申佑三烈事迹的壁画及朝廷对他的褒奖,每年都有很多敬重申祐的人士,慕名而来这里敬香瞻仰。正殿两边的的这幅楹联“一品人忠臣孝子,二桩事耕田读书”是对申佑短暂一生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申氏族人的家训。
在中国的西域有茶马古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龙潭古寨内有一条与之一样厚重的丹砂古道,这条古道有着上千年丹砂文化沉淀的通往洪渡河、乌江、长江去中原的古通道,丹砂驿站,就是为在这条古道上做朱砂水银生意买卖的人们提供休息、留宿、吃饭喝茶的地方,该驿站是我们于2009年在原址上复建的。
一个民族一个习俗,仡佬族的传统节日有三个,一是祭天朝祖祭祀节,二是吃新节,三是仡佬年。九天水榭是古寨老百姓一年一度的“吃新节”的场所,每年的8-9月份各种庄稼成熟,每家每户都要献出自家的拿手好吃,或是新糍粑,或是新米粑,或是新包谷等,汇集在九天水榭,共同闹度吃新节,同时还要开展打篾鸡蛋、推屎爬、盘歌等文体活动。九天水榭不仅传递着仡佬人积极的生活态度,而且还创造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为今天的非遗文化表演场所,也成了古寨的地标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