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碱水小脚粽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少不了包粽子、吃粽子,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粽子的香味。粽子的形状各有不同,有三角形、方形等,馅料口味也有甜有咸,但我独爱妈妈亲手包的碱水小脚粽。

碱水粽是粽子的一种,因食材中有碱水而得名。包粽子前需将糯米用碱水浸泡一个晚上,泡后的糯米呈黄色,馅料多以红豆、红枣等传统甜馅为主,或直接做成白米粽。

与大多数人喜欢用箬竹叶包粽子不同,渔民出身的妈妈独爱用芦苇叶包粽子。每到芦苇青青的季节,妈妈便去河滩湿地采摘新鲜宽大的叶子,码成一把把后晒干挂起来保存备用。待到端午节前夕,妈妈会找个空闲的周末,带着我们姐弟一起包粽子。

上午,妈妈用清水煮晒干的芦苇叶,再去店里采购糯米、食用碱、棉线、红豆等材料。下午等一切材料准备妥当后,妈妈便会叫我和弟弟搬个小凳子围坐在她身边。我们按照妈妈的吩咐将煮好的芦苇叶剪去一端的叶柄,供包粽子使用。接下来,就轮到妈妈大展身手了。只见她手取两张芦苇叶,卷成尖角的漏斗形,叶尾顺势向上卷过尖角,再添上两张芦苇叶插入侧边,向上围成一个空心的小脚形状,接着灌入些许糯米、红豆或红枣之类的食材,用手指塞紧塞实,再将侧边的芦苇叶向里覆盖住灌米口,多余的叶片顺势缠绕尖角,包裹成小脚形状的实心米粽,最后用棉线扎牢,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脚粽便在妈妈的手中包成了。

我们也学着妈妈的手法包起了小粽子,无奈学艺不精,即便把粽子“五花大绑”,最后还是包成了“四不像”,双手被水泡得发白发皱。妈妈一边帮我们收拾残局,一边笑道:“你们包的粽子哪里还看得出来是小脚粽?你们慢点包,包紧点,不要浪费粽叶和糯米哟!”

包好的粽子放入清水锅中,煮上半天再焖上一夜即可。第二天一大早,还有着余温的粽子就成了我们姐弟俩的早饭。碱水小脚粽浑身散发着粽叶久煮浸入的清香,吃时剥去粽叶,用一根筷子将金黄色的粽子戳起来,蘸上些许白糖,不仅清甜可口,还有一股碱水的独特味道。

妈妈还会将自己包的小脚粽分给亲戚、邻居品尝。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总是与亲戚邻里诚心相待、和睦相处,大家关系融洽。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妈妈也变老了,属于妈妈的味道却一直没变。每年端午节,尽管超市里售卖着各种各样的粽子,妈妈仍会自己包碱水小脚粽。吃着妈妈亲手包的粽子,不仅让我重温了儿时的味道,更让我感受到妈妈的爱。

原标题:妈妈的碱水小脚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