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

定安历史悠久,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始设定安县,寓意必定安稳。县治在黎母山区边缘地带(今中瑞农场)的双灶岭。至元三十一年(1294),定安县治迁至丘陵地带的南资都南坚峒,即今龙门镇西北的官衙、官井村一带。天历二年(1329),元文宗图帖睦尔升定安县为南建州,直属于北海元帅府,级别升高,辖区不变,即今定城镇南门外的杨墩坡村南边。明朝洪武二年(1369)南建州知州王廷金(王官次子)忠元不降,遁归南雷峒,集万州王贤保及儋州符均胜等众抗争,“复陷州治”。广东都使司及海南卫派兵镇压。同年,改南建州为定安县,县治在琼牙乡,隶属于琼州府。县治于次年迁到南渡江南岸的定阳(1520年建城后改为定城)。

民国时期,定安县民国政府设在定城,曾隶属琼崖绥靖处、广东南区海南特别行政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定安县人民政府1950年隶属于海南军政委员会,县治在定城旧县署处。1951年隶属于海南行政公署。1958年12月与屯昌县合并为定昌县,政府所在地在屯昌县城。1961年5月恢复定安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定安县城。1985年隶属于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1988年海南建省,隶属于海南省人民政府至今。1950年以来,定安县的行政区划变动近20次,截至2004年末,全县有10个镇、3个农场、1个研究所。

定阳古城(今定城镇)历经明、清、民国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都是定安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不仅仍遗存众多文物古迹,解元坊、亚元坊、清潭亭、见龙塔、县官衙、文庙、明照阁、王映斗故居、百年老街骑楼等历史遗迹,更有新建设的塔岭新区、江滨公园等现代建设,如今的定城面积已扩大一倍。老城区风亭月榭,古墙斑驳,南渡江如银蛇飞舞,蜿蜒向前;新城区风和日丽,高楼林立,东线高速公路如轻轨快车,奔驰前进。2008年,定城镇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定城镇,其范围北起沿江路,南至南珠村南,东起人民路,西至古城墙以西的沿江路,总用地面积为59.89公顷。

定城镇历史文物

定城镇的文物丰富。主要分以下几类:

(1)遗址

老县衙遗址

定安县定城老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为当时定安县知县吴至善创建。位于定城中南街和东/西街丁字路口。座北朝南,约占地17亩,共三进并庑廊多幢,为四合院式布局。

(2)古城

定阳古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定安县志》记载,定阳古城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由时任定安知县罗昌主持兴建,历时6年建成,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古城东西南北城门均建有城楼,城外挖有壕堑,北城临江。城墙皆以玄武岩大青条石叠砌,周围593丈,高1丈4尺,垛堞1192个。城内街巷交错,呈“广”字形状,主要街道有东门街、西门街、北门街、中南门街4条,全长约1000米,宽约2.5米,均以青石砖铺设路面,平坦宽阔,古朴典雅。解放后扩建县城,古城被拆除三分之二。现城门仅存西门、北门,西门高2.4米、宽2.95米、进深9米,城门上方有“西门”石匾额,旧城楼尚存。北门高3米、宽2.8米,进深25.3米,城楼改建为定安县粮食局大楼。城墙则存西北、西南二段,约长1000米,2-3米高,为玄武岩大青石条叠砌筑成。明清时期的定阳古城,曾经繁华热闹一时,素有“小苏州“之称。

这是海南现存唯一较完好的县治城垣。这对于研究海南古代城垣之构筑、战争和防御设施,都很有价值。

漫步古城,在充满远古和现代的气息中自如游走,在老街吃上一碗地道的定安鸡饭,喝一口酸菜清汤或尝上一碗热腾腾的海南粉,登上百年骑楼远眺高楼耸立的塔岭新区,新老城区相辉交映,古韵时尚,光离陆影,行走其间,竟不知今夕是何年。定阳古城,以其钟灵毓秀,呈现魅力无限。

(3)庙宇

潭榄村冼夫人庙

庙在城南约二里之潭榄村西,始建于清道光戊申三十八年(1848年)。为潭榄村人林毓瑞邀众倡建。庙祀隋朝谯国夫人冼氏,并将冼夫人行军期(农历二月十二日)定为庙会期(即俗所谓之军坡)。

定安文庙

定安县文庙遗址在今定安中学校内。文庙有悠久历史,其规模之大、构筑之宏伟,为琼岛之最。它占地约八亩。大门开三门,左右为礼门、义门,中间为文明门。现仅启圣殿幸存,由定安中学使用。

尚友书院

尚友书院是定安县古代的学府,始建于万历癸巳年(1593年),为明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创建,目的是栽培后学,其地点在旧时的儒学射圃地,今定安中学校长室大楼前。

(4)牌坊

解元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解元坊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孟春,位于定城东门老市场前东侧,座东向西。为当时翰林院庶吉士王弘诲所立。坊原立于定城中南街,民国17年因扩建街道,始迁立今址。

亚元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亚元坊建于明万历年间,坐落在南山村,座东向西,系明万历年间莫维则所自立之纪念物。莫维则于万历十年广东乡试考中壬午科第二名举人,故坊额题为亚元坊。

(5)祠堂

王弘诲生祠

祠今在定城东门街,解元坊附近。祠原建于定城中南街,民国17年因扩建街道而迁今址。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系明代琼州儒生为感念王弘诲疏请海南兵备道兼管提学(即俗称奏考回琼),使其能就近考试之恩泽,而在王弘诲62岁的有生之年,集资为他兴建的纪念祠,故称生祠。

祠址今建为定城镇医院,仅后殿犹存。后殿进深两间,面宽三间,有前廊,悬山式顶,为砖木构筑物。

莫氏祖祠

莫氏祖祠坐落于定安区排坡村东侧,座南朝北。明万历年间,举人莫汝拭倡捐改建。

解放后祠曾被作为县粮仓,今为排坡村小学校。

(6)塔

见龙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见龙塔俗称仙沟塔,位于县城东南郊约三公里的龙滚坡上,为定安唯一现存之古塔。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塔名见龙,可能是据易经“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句而命,其本意是祈求出人才,为风水塔。

塔高七层,总高度为27米,按八卦方位分为八面体,八角形。

1996年底,南丽湖鸿扬公司董事长陈垂科捐款15万元修理,今塔尚完好,能登上塔顶。

(7)桥

潭榄桥

桥坐落在定城东郊潭榄河上,古时为定城通往各地之要道。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六年定安知县唐瑜集资重修(有碑记其事)。桥全长50米,宽5米,桥墩共10个,墩距2.9米,墩高2.15米。桥面原用石条铺架。民国年间建公路,桥改用木板架面以通汽车,一直沿用至1970年重新建桥。今原桥一侧架渡槽以引水灌田,一侧通行人,桥墩依然完好。

(8)码头

定城西门码头

西门码头坐落在定城西门外约40米之南渡江边。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为定城水上交通之枢纽,货物多在此集散。今因下游筑坝,水运不通,已废弃不用。码头货庭已崩坏,仅存台阶以及货庭所砌四周石圈。台阶原用青石筑成,民国后用水泥涂面,宽10.4米,长13.1米,共有台阶34级。货庭长8.4米,宽15米。原来码头水极深,今泥沙淤塞,已不能停泊船只。

(9)名人故居

胡濂故居

胡濂故居在定城中南街,胡氏宗祠隔邻右侧。始建于明弘治年间。系明代江西布政司胡濂居家时所建。原故居有大屋三进,横庑四幢,规模宏大,今仅存大屋一幢,是三间砖木构筑。

这屋前院约8公尺见方,有照墙,照墙内侧下方,嵌砌古石雕八块,每块有浮雕图案两幅,共十六幅。

(10)井

潭榄村泵井

泵井在定安县谭榄村南田埇中。约开挖于元代,为石砌之泉井。泉水甘凉,清澈见底,久旱不竭。井圆形,直径约1.5米,深约2米余,井口围以一全石凿成之大石圈,因年代久远,井圈磨损已呈不规则凹陷。井四周围以矮墙。井里原埋藏着木鲤鱼一对,今犹存。此井是本县一口古井,有名人题咏。

(11)亭

定城憩亭

亭在定城东门,今县工人文化宫院墙内。亭建于民国18年,为圆形钢筋水泥构筑物。有亭座,对开二门,左右侧有水泥座位,座基台阶四级。亭直径5米,有八根圆柱,柱高2.42米。亭地面至顶3.50米,亭顶为覆锅形,上饰圆球顶,全高4.8米。

民国年间,那里是县城的中山公园,亭是园中物,曾有县中知名人士题咏亭柱上。今亭保存完好,但所有楹联题额均已不存。

(12)古墓葬

莫真成墓

墓在排坡村前西北角莫氏陵园内,为一般之土墓,有墓碑,碑高82公分,宽40公分,墓碑中间阴刻“十世祖考宣授金牌万户总府管南建州同知莫大公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