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和镇概况
1、地理区位
中和镇位于儋州市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四至范围为:东临东城镇,西临新州镇,北临洋浦经济开发区,距G98高速3公里,距海南环岛高铁白马井站15公里。
2、历史沿革
中和镇是儋州七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州治所在。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建制儋耳郡,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儋州,宋元朝变更为昌化军、南宁军,明清朝仍沿用儋州,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儋耳郡治所最早设在儋州三都镇,南北朝时,梁代开始迁址中和镇,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海南第一历史文化名镇。
3、自然条件
中和镇镇域面积62平方公里,以平原为主。镇内土地多位于北门江两岸,以沙质壤土,白泥土和黑泥土居多。地处东亚大陆气候的南缘,年平均气温23℃。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旱季和雨季分明。
4、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作为七朝州治之所在地,中和镇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史料记载的名胜古迹众多,镇墟上原有30多处文物古迹,尤以东坡书院、儋州故城为著名。
二、中和镇文化特色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东坡书院。位于中和镇区东郊,始建于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是苏东坡先生谪居海南的讲学场所。199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是中和镇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占地面积为25000平方米。
2、儋州故城。故城位于中和镇区西部,夯筑而成。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并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大规模增建,城址建设在在北门江南岸地区的小台地上,主要是为了军事防务、防范洪水和利于排水。它是海南省目前保存年代较早、沿用时间较长、分布面积最大的一座故城址,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管辖海南的历史见证,对研究古代海南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周长约为1600米,占地面积为175000平方米。城制布局严谨,防御设施齐全,设有东门(德化门)、西门(镇海门)、南门(柔远门)和北门(武定门)四个城门。现存镇海、武定两座城门,呈前、后双层门结构,其外用砖石混筑砌成加固。门呈拱形,武定门门额上横书“武定门”三个楷书大字,地面现存石门墩、挡门石等遗物。其余城门保存有城基。
故城内现存有魁星塔、宁济庙、关岳庙、西门古道、太婆井、分司井、州署遗址、传统民居以及具有南洋建筑特色的骑楼等。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镇内现有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东坡井、丽泽书院和桄榔庵。
1、东坡井。位于坡井村内,始建于宋哲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为苏东坡谪居儋州期间亲手所凿,占地126平方米,井面呈圆形,井旁立有清道光26年石碑和清同治甲戌年石碑。现已标明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保护较好。
2、桄榔庵。始建于1098年,占地1800平方米。位于中和镇西南角,是苏东坡在桄榔林下买地结茅所建。现存“重建桄榔庵记”的碑刻一方。
3、丽泽书院。丽泽书院位于中和镇东南角,现为希望小学,始建于明万历17年(公元1589年),为明进士许子伟所建,清康熙39年重修前堂,道光7年风雨倾塌,道光8年,重建名为“丽泽书院”,随后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先后有举人、进士在此教授,光绪25年改名为“经济书院”。现保存较好。
其他历史文化遗迹
1、孔庙(儒学)。位于中和镇西南角,始建于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俗称“圣殿”,为历代儋州讲学场所。近代被焚毁,现仅存墙基,遗址面积为2450平方米。
2、天后宫。始建于明万历20年(公元1597年),又名“天妃婆庙”,其朝天宫占地531.7平方米;清初改为广府公馆;道光年间,增设戏台;光绪18年重修;1934年改为中和镇市场。
3、接官亭。接官亭始建于宋代,位于接官亭村外,古为接待官吏之处。宋朝建得月楼;明洪武年间改建接官亭,成化年间重修改迎恩馆;万历年间重修,后被破坏。
4、神井。神井现位于中和镇卫生院长春楼内,已立庙奉祀,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保存较好。传说乾隆年间,江水暴涨,漂来一具天罡公像,至此随旋涡打转而淘成一口水井,故称“神井”。
5、天堂春色。为儋州古八景之一,亦称天堂塘,现位于北门江北岸天堂村,塘面积为10余亩,水浅。周围种有水稻、蔬菜。清朝年间,此塘四季如春,景色迷人,故称“天堂春色”
中和风俗
1、节庆习俗:中和镇的传统节庆活动主要有元宵节、二月二“土地诞”、端午节、中元节放天灯、十月初一送寒衣、冬至等。传统习俗主要有中和民歌和赛龙比赛,其中“中和民歌”最为有名,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行赛歌会,赛歌会主要以民歌为主,民歌大部分是以情趣高尚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为内容而编写,优悠动听。扎龙、赛龙比赛每年元宵节前后举行。由于扎龙的缺乏继承,现在这种比赛已逐渐减少。与儋州其他地方相比,中和镇的元宵节日活动的节目和场面尤为丰富热闹,除了耍狮舞龙之外,还有烧梅根、偷青等饶有特色的传统保留节目。
2、传统工艺:中和镇的传统工艺主要有木工、镶牙、金银首饰加工、打铁、制风筝、扎龙、缝纫、马转亭、台角、故事会、扎梅根、打草鞋、造天灯、搓香、打蜡烛、加丹纸制作等。除了扎梅根之外,中和镇的镶牙、打铁及加丹约制作等工艺比较突出。镇内的手工艺品主要集中在复兴街,每处手工艺品制作都有自己特有的历史传统铺号,如昌记、成艺、昌元等。
3、美食小吃:中和镇的美食小吃品种丰富,花样繁多,计有小炒、大炒、东坡狗肉、萝卜丝、香糕、油糕、不老馊、田艾馍、锅头田、薯粉条、干糕、玉糁羹、小米粥、篾米粥、米烂、蚝蒸鸡蛋、花生糖、姜糖、酸梅酱、粽子、压馍、芝麻糕、煎堆和薄铲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苏东坡直接或间接有关的东坡狗肉、玉糁羹和蚝煎鸡蛋。
历史传说
与中和镇有关的名人有苏东坡、冼夫人等,中和镇多有与苏东坡、冼夫人有关的轶闻趣事、民间传说。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与名人有关的文化活动。以史为镜,以人为鉴,弘扬名人的优秀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