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龙坝位于恩施市崔家坝镇,曾为鸦鹊、崔家坝行政管辖的乡、管理区、公社、大队、村驻地,现为鸦鹊水村的的一个村落,是施宜古大道要径、军事要冲,是土家向氏聚居点, 2007年5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为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3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滚龙坝古建筑群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19日,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滚龙坝西南距恩施城40公里,距崔坝镇鸦鹊水集镇2公里,位于恩施市崔家坝镇东南部一个山间平坝,四面环山,古树葱茏,山峰独秀,文化深厚。因村中左有尖龙河,右有洋鱼沟,如滚龙滔滔,而得名。始祖向大发,于明崇祯七年(1635年)携眷征战,始于豫,复经楚,在四川彭水战败于张献忠部,由彭水至滚龙坝落户。现有200余户,800余人,庭廓烟树,古朴雅致。
滚龙坝是恩施古东大道要地,以古建筑群、古墓葬、古树和出土珍贵文物而著名。
古建筑群主要包括狮子屋场、中村屋场、长街檐屋场以及四方屋场,有三、五、七进天井庭院和四合天井屋,石木雕刻,龙戏火珠、狮滚绣球、太极双鱼、仙猴捧桃、喜鹊闹梅、富贵牡丹、文房四宝、西游故事、封神传说等。最大的屋场有20多个天井,房屋200多间,建筑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茅坎山老屋,是明代向氏最早修建的房屋,为正房三间、一头厢房的“钥匙头”形式。四房屋场为前三房、后三房、四侧房的四合天井式砖木结构建筑,保存基本完整,门窗雕刻古朴精美;长街檐屋为三石门、三进、前九房、后九房、八侧房、三抱厅、四天井、后花园的砖木结构建筑,是规模最大的屋场;老学堂屋为一字形连五间木结构建筑,为向氏所建学堂,保存基本完好。中村建筑群为石门、前六房、后六房、八侧房、两天井、两边围屋组合的砖木结构建筑。石狮子屋为三院多进砖木结构建筑,分左中右三院,中院为石门,门两边墙上各饰一石狮头,头前踞立清道光十八年石狮一对。
茅坎山墓地,又称祖坟岭,是向氏墓葬主要分布地,数十座墓,始祖墓为向大旺墓,有墓碑三座,一是明代墓碑,碑名为“明待封高祖大旺云峰向老大人之墓,龙飞皇明隆武岁丁亥癸卯月丙申日立”,二为清代墓碑,碑名为“明浩封将军始祖考向公讳大旺字云峰老大人之墓,大清同治甲戌岁季冬立”,三为2002年墓碑。其他为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墓葬,有特色墓碑26座,虎头碑四座。很多是功成名就的进士、举人、把总、千总、游击、都司、总兵等。向氏历史名人较多,载于史志,如向霖龙、向云龙、向霈龙以武勋授官,向存道、向发道、向致道以科举入仕途。向子美,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东京早稻田大学法政系毕业,向明斋,湖北省方言学堂毕业,武昌首义后即参事内务,任湖北省议会议员等。
滚龙坝现存百年古树达10余棵,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古树达7根。分别为青檀(俗称糖果树)、银杏、侧柏,楠木等,一级保护的5棵,二级保护的一棵,三级保护的5棵。据林业部门测定,最大的一棵青檀树龄长达545年,高36米,胸径137厘米,冠幅22米;最大的一棵银杏树龄 594年,高34米,胸径159厘米,冠幅12米。
1993年4月,滚龙坝村向家湾村民打屋基时,出土“虎钮錞于”一件,时代为战国,通高61.5㎝、肩颈37.5㎝—43.5㎝,口径22.5㎝—26.5㎝,重14.5㎏,略残(虎钮缺尾)。肩部有残痕,通体呈灰绿色锈,有的呈凹坑状,锈痕迹多出在一面,盘沿锈达三分之一多,已下塌,虎钮昂首站立、张口裂齿、虎耳紧贴头上,虎钮尾端断掉仅剩下1.7㎝长,器身无纹饰,虎钮饰有纹饰,腿上饰鱼鳞纹,虎身饰勾莲纹,颈部有一道箍,纹饰几乎快锈掉,钮长16、高7—9.8㎝。1994年5月经湖北省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滚龙坝还保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灯戏、撒叶嗬,还有省、州、市级文化遗产有皮影戏、耍耍、社节、花朝节等,现有舞狮表演队、耍龙表演队常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