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村概况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城东面约15公里处的关西圩旁。关西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区内的古建筑年代集中在清康熙至道光年间,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形成了防御型客家民居,讲究宗族团结与对外防御,外墙用三合土筑就,厚度达1米,上面设有走马楼、枪眼、炮楼。现存的古建筑有新围、西昌围、圳下围、田心围、下燕围、福和围等,年代从1237年至1850年左右,经历了赣南围屋的创始期(形式多样),形成期(平面向方形转变)、极端期(底层设枪眼)。
其中以关西新围保存的最为完整,为赣南客家人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基本民居形态,是一种集家、堡、祠于一体的建筑,是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
关西新围始建于嘉庆三年(1798年),于道光七年(1827年)完工,历时近30年。建筑布局与功能方面,由于地形和风水等原因,新围并非是正南北朝向,而是座西南朝东北,建筑群的中轴线为北偏东60度左右。其平面布局呈长方型,面阔83.54米,进深92.16米,占地面积7426平方米,建筑面积11477平方米。
关西新围平面属典型的“国”字型围,除四周围屋外,在围内还建有规模宏大的厅、屋组合建筑及水井、花园等生活和休闲设施。
关西新围围内居民将前面围屋称之为“走马楼”,高8米,二层18间;两侧围屋称之为“龙衣屋”,高7.4米,二层30间;后面围屋称之为“土库”,高8.52米,二层19间,主要用于储存物质,上层用木枋挑出楼廊,各间通过楼廊相连接,房间名称以八卦方位取名曰:坤屋、震屋等。每个房间的作用功能也不尽相同,如乾屋是盐库,坤屋是油库,离屋是酒库,中间两扇大门的是专门用来放置轿子的轿库,西边最边一间是用于紧闭犯了宗法的人库,东边的炮楼是弹药库,西边的炮楼则是围屋用来放置比较贵重的东西,称之为“银库”,都用木板楼面作底层。因时间的久远和人口的增多,土库的功能都慢慢改变了原来的作用。土库走马楼挑出的木枋是一溜倒葫芦垂柱,倒葫芦是“福禄到”的含义。
关西新围开有围门两座,前门称为大围门或东门,后门称为小围门或西门。围屋四角建有炮楼4座,东面两座为二层,高10.1米,西面二座为三层,高11.2米。
关西新围内建筑群,在中轴线上建筑形式主要有三进三列式,中心建筑依次为下厅、大厅、上厅,与厅并列的三列建筑称为下栋、中栋和上栋。厅是围屋内的公共活动场所,主要用于商讨围内公共大事和祭祀活动,以及其它如婚、丧、喜庆事务等。厅两侧建筑叫边屋,边屋是围内的主要居住地。每栋四组建筑分列于下、大、上厅的两侧,每组3开间,中间为厅,两侧为住房,每组之间开有廊门相通,每栋用天井分隔,三栋共9个天井、18个厅堂。厅、屋建筑结构较为复杂,三厅中上厅较小,大厅最大,下厅次之。当地百姓将新围的总平面概括为:“三进四围五栋,九井十八厅,一百零八间”(实为14个天井、18个厅堂,共199间)。
西昌围(关西老围)
西昌围,是关西新围的创建人徐名均的祖居地,是其祖辈、父辈及其兄弟们逐渐建起来的一座不规则形围屋,它位于关西新围的西北面,直线距离不到100米。
西昌围,俗称“老围”,是相对于关西新围而言。本名“西昌围”, 因徐氏从泰和迁来(泰和古称西昌),故名。总占地面积约6028平方米,主要由立孝公堂(立孝,即徐立孝,徐名均的父亲)、祠堂、六大伙厅(徐立孝有六个儿子,这一组房屋属于六个儿子共有房,故名)三幢主体建筑,以及名增(老三)、名均(老四)、名植(老五)三房后裔的住房组成的。相传整个围屋是建在徐家的风水宝地蛤蟆形上,因此,围屋的形状也如同青蛙(蛤蟆)。
外墙底层为三合土夹卵石,二层为青砖。围屋有乾、坤两座大门进出,围内以祖堂为中心,左侧有六大伙厅、立孝公堂,右侧已改造,建筑雕梁画栋,古朴大方,建筑有较多的彩绘。
由于西昌围是经几代人逐渐建成的,不像关西新围是徐老四有计划一气呵成的,因此,围内建筑各成独体,没有统一规划布局,呈现杂乱无章的状况。根据实地调查访问资料和对建筑的考察情况分析,是先建有围内的部分建筑,后来随着安全的需要,再围建四周围墙、围屋、围门楼和炮楼的。围内现存建筑早晚关系大致先是立孝公堂,可能建于明代末年,然后是祠堂、六大伙厅、观音厅、围门楼、炮楼、名植裔房、名增第四子裔房,其它房屋均为建国后所建。
鹏皋围(坎下围)
鹏皋围与关西新围仅一河之隔,位于新围东北侧,紧靠龙关公路,为徐老四二哥徐名培所建,因其建在西昌围(老围)的下方,当地群众习惯称“围坎下”。
徐名培,号“鹏皋”,故名为“鹏皋围”。鹏皋围为两层土木结构,两边还保存有两座完整的三层炮楼,外墙顶层设有炮眼,到顶为青砖砌成。整幢围屋有祠堂大门和左、右两座边门进出。围屋以祖祠堂为中心,前后三进,左右是厢房,还专门开辟了一块210多平方米的禾坪。整栋围屋依势而建,采光、通风、排水等生活功能十分良好。
二、历史沿革及关西徐氏的历史主要名人简介
关西新围建于嘉庆三年(1798年),于道光七年(1827年)完工,历时近30年。2000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新围村小组列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西昌围是关西围的父辈修建,先有立孝堂,后为祠堂,六大伙厅、观音厅、围门楼、炮楼、名埴裔房、名增第四子裔房,其它房屋均为建国后建。2008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西新围内,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出了6个进士(其中3个为翰林),13个举人,另有129人受封。而徐名均则是赣南远近闻名的财王,另相关历史人物有徐立孝、徐廷岚等。
三、民俗文化特色
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客家民俗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她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与闽西、粤东相比,赣南客家民俗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和内容丰厚而为世人所瞩目。它包括历史、姓氏宗族、民居、饮食、服饰、民间文艺等诸多民风民俗。
古村的民俗主要有春耕、婚礼、寿礼、小儿弥月礼、丧礼、新屋落成礼、酒礼等客家围屋习俗,春节、元宵节、立夏、中元节(七月半)、中秋节、冬至、年廿四、年三十等传统民俗节日与活动。 另有过山遛地方歌谣、采茶剧、舞香火龙等。关西圩镇逢农历初一、四、七为集市日,赶圩也为当地人的生活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