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义井镇大阳泉村

大阳泉村位于阳泉市西南部,华北平原和汾河平原连接处,历史上曾是官商进出的关隘要地。2010年,大阳泉村被公布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一、历史沿革

关于“阳泉”名称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称其位于阳坡且多泉眼,二称取自“漾泉”谐音,民间也有阳泉市名最早源自大阳泉村的传说。根据村中现存千年古槐可推断,大阳泉村至迟在唐代已有人定居,金代已发展形成村落。自宋到明中叶的四百年间,大阳泉一直被称作阳泉村,明朝后期始分大阳泉村、小阳泉村。由于其交通便利、铁业发达,村中逐渐出现了较大的商号,手工业、文化也日趋完善。至清代晋商鼎盛时期,大阳泉村孕育出郗氏、冯氏、姚氏等几大传奇旺族,他们的分号、商行、店铺、货资拓展至全国各地,声名远扬。其中魁盛号最为鼎盛,仅在华北、东北一带,挂“魁”字的商行就多达36座,堂倌、店铺、场、坊200多家,被誉为“十里京师七里魁”。古村还是平定州首屈一指的文化村,村中建有公义学堂,除生员、举人、进士大量涌现外,还有学贯东西的思想家、地理学家、书法家、编辑大家,张氏奇才张穆。

二、空间格局

村落位于狮垴山余脉、面朝东南的阳坡之上,北倚北岭坡,南临溪水,隔河相望是一座黄土台地。义井河源发西南,绕过黄土台地后于南侧环抱古村,其支流天河檐沟从北侧和东侧环抱古村。整体布局与传统风水所描述的理想风水格局十分相近。阳泉街为村中主街,排列着广泰昌粮店、大生堂药店、永庆城杂货店、同心园茶店等著名商号,大庙、义学堂、牌楼、阁楼、古槐等也都错落有致的分布其中,是村镇文化、商业、民俗交汇融合之地。村中流传:村落以阳泉街为界,北侧高爽,南侧低泽,阴阳在此交汇。与此相呼应的,北侧多为商贾大院,南侧多为儒生住所,共同构成了亦商亦儒的文化氛围。

三、文化遗产

传统建筑——商贾大院为了保卫财产而注重安全设计,院墙较高,布局紧凑,有的还修建暗窑,窑中挖井,以防不测。儒生住所则受地形和资金限制,规模较小,装饰简朴,表现出文人孑然一身、两袖清风的气派。最著名的院落有乾隆年间郗氏十四世郗若梅修建的魁盛号,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张穆祖父张佩芳修建的“阳泉山庄”,即今张穆故居等。村中还有众多庙宇阁楼,如东西阁,用于镇守护卫;广育祠和五龙宫用于祭祀和公共活动;五道庙是保护新生、安抚亡灵的地方等。

其它要素——村中建筑装饰图案内容丰富,大致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植物动物混合类、器物类、文字符号类等,寓意吉祥。这些装饰图案主要根据宅主人及工匠的喜好而定,大都比较自由,不拘形式。

四、价值特色

传统格局完整——村落选址、布局符合传统风水理念,反映了古人对传统人居环境的理解和营造。建筑遗产建筑类型多样,建筑风格恢宏古朴,历史人物叱咤风云,处处体现着村落深厚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