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西文兴村位于晋城市沁水县土沃乡,地处历山-舜王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距土沃乡政府驻地5公里,距沁水县城24公里。村域面积3.1平方公里,全村户籍人口220人,常住人口220人。西文兴村历史悠久、名人聚集、遗产丰富,是唐代著名思想法、文学家柳宗元遗族隐居形成的柳氏血缘村落。

一、历史沿革

西文兴村地处历山脚下,是柳氏先祖自永济县避难深山时选择的风水宝地。柳姓家族最初迁至翼城南关,后又定居于沁水县西文兴村。据《柳氏族谱》中关于西文兴村历史的记载可以看出,这是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后裔形成的柳氏血缘村落。经几代族人近百年的努力,到柳遇春、柳芳春、柳逢春等第六代族人时期,柳家已经积蓄了相当的财力。西文兴村也随之进入兴盛时期,柳府十三院、关帝庙、柳氏宗祠等都是这时期建成的。

明末,李自成抄柳府,西文兴村遭到重创。清代乾隆到道光年间,柳氏后人在外经商致富,捐官得名,同时也将故里的宅第、祠堂、寺庙等整修一新,并新建了魁星阁与真武阁,西文兴村再次兴盛起来。

二、空间格局

西文兴村选址十分讲究:北有鹿台山,是西文兴村的祖山,即龙脉之所在;南有朝山历山自然保护区,即舜王躬耕之处;西面是伏虎山(凤凰山),一路逶迤、连绵九冈;东面是笔架山,三座山峰相连,连绵山冈相护。村落背山面水呈南北走向,平面呈卐”字形。村内修有外环、内环两条街:外环上分布着学堂、纸帛楼、文昌阁、柳氏祠堂及两牌坊等公共建筑;内环上分布着牌坊和住房区。

西文兴古村的街巷从功能角度可以分为村内主要步行道、次要步行道和入户道路三个层级。高高的院墙使得原本窄窄的巷子更显幽邃、狭窄。漫步在西文兴的街巷中,就会体味出传统村落所独有的意境。

三、传统建筑与人文古迹

西文兴在历史上是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古村落,现存的传统建筑非常丰富:

关帝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庙宇雄浑而舒张的琉璃瓦顶,仰首远眺的望兽,使得正殿威风俨然而器宇不凡。正殿对面是唱神戏的舞台,舞台下面是关帝庙大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东西配殿保存有历朝历代的书画和碑刻。

柳氏宗祠:始建于明隆庆壬申年,清乾隆七年进行修缮。建筑体现了柳宗元“兼容百家”的哲学思想和“恒若有余”的建筑理念,即建筑使人身心愉悦。与关帝庙、戏台等一起形成村口的公共建筑中心。

司马第:始建于明,重修于清,是村内最大的民居院落。木雕、砖雕、石雕均达到较高水准,被称为“柳氏三绝”。门楼上的斗拱共有九层,层层相叠、美不胜收,在中华古建门头中堪称一绝。下为“门当户对”,“太师少保”,“神(师)狮镇宅”等十二种文化寓意,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门当户对一词就也是由此而来。

四、非遗文化

柳氏人生礼俗:村内柳氏家族的生人、满月、行冠、戴枷、开锁、迎娶、嫁女、丧葬等,都有一整套完整的程序和仪式。对于参与者的言谈举止、衣冠装束、感告时日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

寻根祭祖:同一血脉相互提携、共渡难关;先人逝去,后人要行足礼数。村内每两年举办一次华夏柳氏寻根祭祖暨柳宗元文化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