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

一、街区概况

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最繁华的新华西商业街南侧,九龙江北侧,紧邻北江滨路。街区位于漳州府城轴线上,西侧与侨村历史文化街区仅钟法路相隔。范围为北至新华西路和瑞京路,西至钟法路,南至博爱道、东至新华南路,总面积约53公顷,核心保护面积21.11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31.61公顷。唐宋子城是漳州城市的中心,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作为闽南文化发祥地,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份。2004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2010年入选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5年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2017年其古城保护建设(一期)项目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是对其最佳概括。

二、历史文化价值

1、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

(1)漳州古城的核心地位。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漳州古城的最核心区域,是已知漳州府时代漳州城的最初规模,漳州府衙轴线位于中山公园和始兴北路,香港路也位于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漳州府城轴线上。独特的区位及悠久的历史决定了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在漳州古城中的核心地位。

(2)格局完整、型制独特的千年古城。唐宋子城 “以河代城、以桥代门”的建城型制,以及“三面城河、一面城墙围”的城中城做法,是在传统建城形制下的变异形式,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子城的街巷、“漳州府城轴线”、“府衙轴线”等格局完整、风貌依旧,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街巷格局和民居特色。

2、闽南建筑的博物馆

街区内的传统建筑是闽南传统街区建筑的典型代表,涵盖了几乎所有历史建筑类型。建筑风格既有中原传统建筑风格,也有闽南建筑风格,同时也有南洋建筑风格,这些风格和元素相互融合,共同组成了唐宋子城独特的建筑风格。

街区内沿街建筑多数以传统民居形式为主、近代西洋古典立面为补充的骑楼建筑群,底层作为店面,二层作为居住用房,居住与商业功能的完美结合,形成尺度宜人的街道空间。

3、遗存众多、价值珍贵的历史记忆

街区内历史悠久,古迹密布。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现代作家杨骚故居、石牌坊残迹等多处文物点。

4、闽南发展历史最有力的见证

街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街巷以及民居别墅、园林宅第、商号作坊等历史遗存,是研究闽南建筑史、闽台文化交流史、漳州城市发展史、漳州商业发展史、闽南护法运动的重要实物资料。以“五脚距(骑楼)”、“竹篙厝”和“南洋风”建筑风格为代表的历史建筑,是明清至民国漳州手工业繁荣和工商业发展,促使东西方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实证,是漳州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

5、闽南文化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载体

街区内的历史遗存充分体现了漳州市海丝文化、红色文化、耕读文化、侨乡文化、台胞祖籍地的特色。

6、民风民俗最真实的体现

唐宋子城保存下来并传承延续的生活方式、文化气息是古城活着的基础。繁荣的商业氛围、浓厚的文化底蕴、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是漳州古城“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体现。

7、两岸不可分割的例证

历史文化街区保存着漳、台同根同源的生活基础,通过对街区传统建筑中的河洛渊源和与外来文化的互动关系,以及与台湾传统建筑之间传承关系的研究,建筑学上可以充分体现漳州的侨乡、台胞祖籍地的性质。

三、历史文化街区特色

1、有“街”又有“区”

街区内现有台湾路、香港路、芳华横路、始兴南(北)路等老街道,以及罗厝巷、徐厝巷、华南小巷、漳南道巷、始兴南小巷、上坂巷、万道边等十几条密布街区内的小巷道,使得街区内交通四通八达。相比较国内不少历史文化名城仅保留一两条街巷,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有“街”又有“区”,保留完整,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街区。

2、闽南味民国风浓厚

(1)闽南味十足。街区内生活氛围和民风民俗有着浓厚的闽南地域特色,较好保持着“原生态”状态,众多原住民过着真正的“慢生活”。街区商业老字号林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民俗用品和传统曲艺荟萃,传统特色小吃汇集,老城居民把美食、商业、生活完美结合在一起。

(2)民国风貌突出。历史街区内的建筑和人文底蕴都集中展示出民国时期的风貌。中山公园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最具中山元素的公园,也是国内较早的中山公园之一。街区内沿街众多骑楼式“竹篙厝”建筑,都反映着民国初期原始朴素的文化内容,这是台湾路-香港路历史街区有别于其它历史街区的最大特色之一。

(3)台胞祖籍地特性明显。漳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街区内现存台湾两大林氏共同的祖祠——漳州林氏宗祠,还有台湾抗日英雄简大狮避难处、台湾“公车上书第一人”汪春源故居等众多涉台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