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罗庄区:以文艺志愿服务巩固基层意识形态阵地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把文艺志愿服务作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突破口,不断创新落地形式,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巩固了意识形态阵地,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其开创的“快乐星期天”项目,被中央宣传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向全国推广。

一支队伍改变一个社区

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幸福小镇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共有1100户、4000余人,人员来自不同的县区村居,过去人心不齐、邻里不睦,常有打街骂巷等不良现象。

社区居民王维亮带领一群文艺爱好者,利用星期天聚在一起,开展“吹拉弹唱演讲”文艺活动。“每个星期天大家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唠唠嗑,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王维亮说。

在此基础上,幸福小镇社区成立了一支由退休教师、退休工人和社区文艺爱好者为主体的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并提供午餐和音响设备,还将夕阳红大讲台作为固定活动阵地。临沂市罗庄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顺势而为,在幸福小镇社区成立了临沂市第一个村级文联组织,进一步规范、推动了“快乐星期天”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扎实开展。

目前,幸福小镇社区已开展活动300余场次,有600多名文艺爱好者参与其中,吸引周边村居2000多名群众争相参与。

幸福小镇社区相关负责人说:“‘快乐星期天’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居民很少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更多的是像家人一样,相互理解和包容。”幸福小镇社区荣获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文艺志愿服务队获评山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项目化文艺志愿服务覆盖罗庄区

幸福小镇社区“快乐星期天”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为罗庄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临沂市罗庄区因势利导、总结提升,在罗庄区全面推开“快乐星期天”文艺志愿服务项目。

“把组织建起来、把队伍拉起来、把项目做起来”,罗庄区制定在街镇、社区(村居)建立文艺组织的实施方案,实现了8个街镇文联组织全覆盖,建立起86个村级文艺工作站。

120支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队伍让群众实现全方位文艺接触,各文艺工作群体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将舞台、画案、写字桌摆在村头街尾,成为活跃在群众身边的“文艺轻骑兵”。

为保障项目常态化开展,罗庄区突出“三统一”,抓实“两个健全”。活动场所统一设置标识,节目内容统一筛选把关,音响设备统一配送。同时,健全区、街镇、村级“三级联动”培训机制,实施文艺驻村、“蒲公英”培训计划,培训2600余名文艺志愿者,提升节目质量;另一方面,健全“周表演、月市集、季大赛、年春晚”运行机制,接续服务、形成声势。

临沂市罗庄区注重分类施策,分时、分众、分地培育“快乐星期天”项目特色化开展,为盛阳集团职工子女量身搭建了“多彩盛阳·快乐集结号”才艺展示平台;针对老年人,打造了西三冲村“乡村小戏园”。

文明新风润养基层善治

“快乐星期天”是由政府指导、群众主导,自下而上的“种文化、强服务、惠民生”品牌项目,已成为罗庄区“永不落幕的基层文艺大舞台”,入选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典型案例。

“快乐星期天”不只是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文艺志愿者把人民放在心上,把暖流注入乡亲们心里,为群众创造了展现自我、引领风尚、分享快乐的平台。

文艺志愿服务还密切了党群关系。“快乐星期天”将理论宣讲、惠民服务、文化生活等紧密结合,于无形中引导着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筑牢了意识形态阵地。通过一次次参加文艺活动,花埠圈村村民徐学礼从阻碍土地流转的“钉子户”,转变为政策宣传员。

临沂市罗庄区还积极探索“文艺志愿服务+社区治理”新模式,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快乐星期天”文艺志愿服务项目的带动,助推社区治理从“自上而下”逐渐变为“上下互动”,群众从“台下看客”成为“台上主角”,使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原标题:山东临沂罗庄区:以文艺志愿服务巩固基层意识形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