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健康素养,粉碎“健康谣言”

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在谣言榜上,健康领域一直是重灾区,我们一不留神就会踩到“坑”里。多吃菠菜,可以补铁;多吃维生素C,可预防新冠肺炎;用“抗幽”牙膏,能杀死幽门螺杆菌;不正常进餐,却“烧钱”买保健品补充营养……近些年,许多人标榜的所谓健康生活实则荒唐,一些看似可笑的健康谣言却吸引了大批拥趸。

为何健康谣言总是屡屡得逞?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迅速增长,健康谣言正是打着“守护健康、远离疾病”的幌子,切中民众的养生痛点,很容易引发情绪共鸣。更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健康谣言传播的所谓“养生窍门”,实则对身体有害,甚至会耽误病情,危害之大不可小觑。

记得2019年的全民食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吸引了1200万人参赛,但统计显示,多数答题者存在食品安全认知误区,整体错答率高达50%,特别是养生类题目总体错答率超半数。这背后,健康谣言的“洗脑式”传播就是祸首之一。而许多人对谣言“宁可信其有”甚至盲从,误区背后,是国人健康素养的缺失。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比2019年提升3.98个百分点,增幅为历年最大。但按我国人口比例换算,真正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并不算多,而防不胜防的健康谣言,更是吞噬了民众原本不多的健康素养。

如何抵御健康谣言和“伪养生”消息,防病于未然?答案是:尽快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升健康素养,不但能帮助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传染病,对于平时防治慢性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都具有长期效果,这也是实现全民健康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而良好的健康素养更可使我们理智对待纷至沓来的各类消息,让科学成为抵御谣言的最好“疫苗”。数据显示,“一老一小”的健康素养较为薄弱,3~6岁正是培养健康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实施早期健康促进能有效提高一代人的健康水平,让健康素养教育广泛进校园可实现更好的健康促进效果。

阻断健康谣言的传播链条,还需要有更多医疗和科普工作者及时站出来,澄清谣传谬误,普及防疫知识,用事实击败讹传;监管部门对于健康谣言也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辟谣,用科学击碎谣言。

向往健康生活无可厚非,但追求健康更需要理性思考与判断。曾有人总结过健康谣言的几种类型:凭空捏造、半真半假、张冠李戴、改头换面……谣言往往都有类似“套路”,掌握其规律后其实不难甄别。后疫情时代,对我们的信息鉴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少一些捕风捉影、少一些轻信盲从,要擦亮双眼、相信事实、明确真相。同时,我们更要主动学习,了解基本健康知识,提高自身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让科学知识成为健康养生的主导。

原标题:提升健康素养,粉碎“健康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