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中国“二维码之父”

一部智能手机,一个二维码,几乎能够覆盖从衣食住行到疫情防控等生活场景。二维码作为桥接现实与虚拟的最得力工具,正在山东济南创新布局大产业。

走进位于济南高新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7楼的“派盟智能支付产业研究院”,迎面而来的是各式各样的智能支付设备:饭店结账时常见的扣扫“小白盒”,菜市场里能听到收款报数的支付音箱,扫一扫秒开发票的设备,以及刷脸支付、无感支付……在这里,山东派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正在紧张有序工作。这家企业的掌门人,就是在业内被称为中国“二维码之父”的王越。

新年伊始,王越和他的团队就忙着配合各大银行做“开门红”营销活动。如今,传统的银行收单业务已逐渐被互联网支付替代,新的支付模式在卡券派发核销、安全高效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被银行重视。2021年1月5日夜间,王越匆匆赶到济南研发基地,谋划新一代智能支付系统的落地。

作为一名标准的技术男,王越在日本工作时第一次接触到了二维码,他清晰地记得,那时一个二维码技术模块可以卖到999美元。此后,王越便跟这个“小方块”结下了不解之缘。2002年,他辞职回国创业,创立了中国最早的二维码专业企业——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18年来持续创新技术、研发产品,参与制定了二维码的国家标准,率先突破了扫码支付的安全瓶颈,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等主流支付平台都是他的合作伙伴。

“我国的移动支付技术在全球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这一点是公认的。技术遥遥领先,产品也是世界第一,但产业呢?”王越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交流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站在产业战略高度进行布局,王越成立了山东派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派盟智能支付产业研究院”在山东产研院落地,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方案,从用户体验到商业模式,全链条发力。

“起初,人才是一大困惑,比如高水平的安卓工程师就不好招。因为济南互联网企业少,人才自然跑到外地发展。我们先搭起平台,人才会逐渐回流,边研发边培养。”王越说,目前企业在北京、济南两地研发,将来计划以济南为主要支撑。

王越坦言,企业并不缺单纯的财务投资者,之所以从北京中关村来到山东产研院,主要是双方在产业创新布局上高度一致。“山东产研院的商业化能力很强,而我们现在需要创新商业模式、构建产业生态。这块‘土壤’适合科创企业,提前卡位布局,而不是像很多地方政府首先考虑:企业能带来多少投资,缴纳多少税收,吸纳多少就业……像我们这种技术驱动的企业,这些数据短期内并不见得有多好,但将来一定能够闯出新天地。预计再过半年,我们就有初步成果。”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打造无现金社会,以及国内的数字人民币快速升温,以二维码为底层技术的智能支付给整个行业带来历史性变革。这将带来新的产业机遇和无限想象空间。王越的团队为印度供应了50万台支付音箱,还打算将日本遍布大街小巷的自动贩卖机改为扫码支付并支持汇率自动转换,与国内的大型银行合作打造金融安全级别的智能支付模式,凭借支付场景积累的交易数据,为商户提供包括会员管理、用户画像与分析、目标消费群体推广等高附加值的精准营销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打造一站式“支付+营销”平台。

综合考虑山东的人口基数、经济体量、消费水平,移动支付普及率高,王越认为,完全有底气把山东打造成领先的智能支付新高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智能支付应用场景将快速扩展,从而实现在商业模式上的新突破,助力智慧园区、无人超市等未来城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