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迷蒙,当采访车在湘西包茂高速上疾驰,远处耸立的尖岩山格外引人注目。峰腰十二月令民宿星罗棋布,峰下梯田农舍鳞次栉比,村道宽敞整洁蜿蜒交错,山雾氤氲给村庄、山林、田野轻笼上一层薄薄的面纱,神秘又美丽,教人忍不住前去一探究竟。
湘西曾被外界称为“中国的盲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位于湘西花垣县的沙科村如今早已褪去跋涉颠簸之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月轮转,风情万种的沙科以其独特的四时风物,吸引众多县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产业激活:懂得“借势而起”,又潜心“因地制宜”,探索乡村农文旅新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沙科村深刻领悟这一重要精神的核心要义,立足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有的生态环境,积极完善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布局和服务体系,打造具有沙科特色的“富春山居图”。
“十八洞泉水稻香米和‘沙老柳’菜籽油是我们这儿响当当的品牌,油稻‘吃’的可是山泉水,你瞧,村部门口那两汪山泉,就是稻田的水源。”村支书刘再勤自豪地说,“2021年开始,我们村把零星分散的土地归集起来由村集体统一组织种植,农户则按需劳作并获得劳动成果。当前,全村已归集土地1200余亩用于发展‘油稻轮作、稻鱼共生’产业,通过统一运作,农产品亩产值达到4000元左右。”
沙科利用尖岩山蕴藏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四季斑斓的生态资源,在山腰建成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为元素的十二月令民宿,实现休闲观光、农耕文化和居民生产生活互融互补,农文旅融合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今年油菜花节,入住民宿的山东游客就愉快表示,“在这里,既认知了古老的自然节律,又体验了湘西农家特色的生产生活,很有意思也很有收获,下次还来。”
近三年,村里筹集资金400多万元用于风貌改造,村文化活动中心拔地而起,观景台、观景长廊、观景亭、游玩栈道、天空之镜等休闲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往日闭塞落后的小苗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了尖岩山下的美丽乡村。
“春看油菜花海,夏享山溪漂流,秋有农耕体验,冬赏雪景苗年,这是我们村农文旅发展规划,夏天漂流项目在今年五一成功试运营,四季游玩项目已初步实现。”花垣县委组织部驻沙科村第一书记卜佳良介绍,“下一步将持续抓好露营基地、感恩长廊、环尖岩山观光道等项目建设,让沙科成为游客‘引得来、留得住、玩得好’的旅游新地标。”
共富提速:把好“政治方向”,又分好“集体蛋糕”,增添农民生活“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路子应当怎么走?沙科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积极探索、创造条件,带领全村人民共同奋斗,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刘再勤回忆起全村2022年第一次承接村集体1200余亩油菜的种植,“一开始,大家都在观望,但见到‘真金白银’后,大家热情高涨。”近两年沙科举办油菜花节,累计吸引游客超11万人次,沙科及周边村民花海摆摊,户均年收入1000元以上,村集体实现农产品年均销售15万余元,这些让村集体和村民都打消了疑虑,也尝到了“集体蛋糕”的甜头。
记者采访时,沙科的春日经济迎来了双“丰收”。王志隆夫妇刚收割完自家四亩多油菜,“比起以前单纯种植水稻,现在搞轮作,多种了一季油菜,每亩增收1000余元,种子和肥料是村里统一送的,收割后村里还帮我们加工榨油,富余的村里还进行了统一收购。”提到今年可观的收成,夫妇俩眉开眼笑,“每逢油菜花节和研学活动,村里还帮我们将自家民房腾出来办民宿,不少游客来体验,这给我们带来一份额外收入。”
沙科劳务有限公司“筹集”村集体经济的又一创举,是推广“公司+劳务”经济模式,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劳务收入,2022年公司营收200余万元,帮助村民增收35万元,2023年达到38万元。不仅调动了大家生产的积极性,还实现了“户户参与、家家受益”的产业发展目标。
治理增效:既当家门口的“管理员”,又是群众贴心的“服务员”,共建和美宜居新农村
沙科村的村民很信任村“两委”,十分支持村里的工作。而这份信任的来源,就是真心换真心。2014年,刘再勤放弃外地高薪聘请,回到家乡并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大家修了进村的那条宽近7米的水泥路。
当时,为了修建这条路,村里近90户人无偿参与其中,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些甚至主动让出宅基地。刘再勤说,这条路修成了,村民的心聚齐了,也将光明的前景照进了村民眼里。
村里还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平时,重大事项都要事先开会研究,大家共同出谋划策。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很好地培育,也调动了其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用土厕几十年,儿子带媳妇回家过年不习惯,都要上县里住酒店,多亏了村里来做通工作,改厕后,不光家里卫生好了,一家人能够安心团聚,还节约了一笔不小的开支。”石宏金笑呵呵地说道,现在村里开展工作,他总是第一个支持响应。
全村实施提质改造,完成废弃物清理60多吨,整治乱堆乱放10余处,清理水渠2000米,房前屋后硬化7000多平方米,点亮路灯200盏,全面完成“厕所革命”。这一系列行动,塑造了村容村貌之“形”。村落井然有序、村民齐心协力,乡村颜值得到大幅提升,村民生活环境大为改善,沙科村先后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村党支部也被评为全州先进党支部。
文化赋能:有了“颜值”,还要提升精气神,为美丽乡村注入“文化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农村的发展不单是产业发展,不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也要搞好。每年腊月二十八,沙科村民自发组织举办热闹的苗年活动,邀请全村老少团聚欢度苗年,抚慰忙碌的一年生活,感谢村里人的互帮互助,凝聚全村的人心力量。
沙科是苗族聚居村,是苗戏、猴儿鼓、接龙舞等的发源地和传习地,民族风情浓郁。现有非遗项目州级传承人2人,县级传承人6人,苗族特色文化及手工技艺保存完好,经常性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也向十八洞村输送了不少传承非遗文化的人才。
记者见到了州级苗歌传承人石七姐和石升美两姐妹,她们身着传统的苗族服饰,用动人的歌喉展现出苗歌的魅力,成为层层山峦中的独特风景。游客们也非常感兴趣,在今年三月油菜花节,苗歌协会就在沙科村口表演迎客歌,苗族姊妹一曲高山流水,就是对远方贵客的最高欢迎礼仪。
近年来,花垣县像沙科村这样设立非遗传习所的有58处,依托樱桃会、苗年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既留住了民族的根与魂,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给大家增添了幸福感和满足感。
进村时的小雨依然淅淅沥沥,像喃喃细语,诉说着沙科乡村全面振兴的点点滴滴。雨水一颗颗落入田间,也一颗颗落进我们心头,默默滋润着沙科的一切,也悄悄在土壤里积蓄着发展的力量。迷蒙天光下的尖岩山,恰似一支自然的画笔,在这片纯净美好的土地上自如挥洒,描绘出花垣乡村全面振兴幸福新画卷。
辛小湘同题问答
采访对象:花垣县委组织部驻沙科村第一书记卜佳良
采访时间:2024年5月30日
记者:您在村里工作期间最想感谢谁?
卜佳良:最想感谢村里的保洁员刘五斤,他是我的结对联系户,也最配合支持村里工作。村里开展大型活动,卫生压力最大,他总是加班加点,毫无怨言。
记者:您最近碰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卜佳良:是开发研学课程、建设研学基地,如何让沙科村的研学接待规范化、常态化进行。
记者:您在村里工作以来最满意的事是什么?
卜佳良:最满意的是在沙科村推行“油稻轮作”得到广大村民的积极支持,连续两届成功举办了沙科油菜花节,沙科文旅品牌影响力逐渐成形。
记者:您最近的一次通话是打给谁?
卜佳良:打给村妇联主席石仕英,她主要负责民宿的工作,提醒她回村部食堂吃饭。
记者:你最想分享的一张照片是什么?
卜佳良:正因为有许多像刘长寿一样勤劳的农民,沙科的“油稻轮作”产业才得以一年年持续,村里的发展才得以一年年进步。
记者:您最想为谁办一件什么样的事?
卜佳良:我想带着我们村里的老党员、村民代表到韶山毛主席故居、纪念馆去走走看看。
记者手记
在承接中蜕变,在传承中振兴
来过湘西,你会对这里的乡村留下深刻印象。以花垣县沙科村为例,从“藏在深山无人识”的苗乡小山村,依靠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是花垣县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
沙科村科学合理地挖掘生态价值、文艺价值、情绪价值和经济价值,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综合统筹,不仅让千百年来丰厚苗族文化审美意趣得到传承,更融合推动了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变革。热茶米酒、院墙篱笆、潋滟梯田,沙科专注打造的每一处细节,让前来的游客不仅能享受秀美苗乡的恬静优美,更能感受中国传统苗族文化村落的和谐温暖。
以农耕生态为纸,以苗族非遗为线,花垣沙科村织就了一幅锦绣画卷。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中,环抱绿水青山,纵览民族风情,深化原生态保护和活态开发工作,发展因地制宜的乡村产业模式,才能形成乡村保护、发展与振兴的良性循环。
原标题:风情苗乡看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