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之东南面,距东莞市中心区约18公里,交通十分方便,莞龙路和东部快速干线均可到达,相邻广九铁路东莞火车站和茶山轻轨车站,邻近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南社村先后被评为“4A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景观村落”、“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魅力名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广东最美丽乡村”、“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
南社明清古建筑群是南社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社村明清时期的历史见证。南社村四周绿树成荫、地理位置很好。全村面积6.9平方公里,现籍人口3688多人。明清时期初显繁荣,人才辈出,先后出现了11位进士、举人,42位秀才,是茶山一带乃至东莞的一大村庄。
南社明清古建筑群现存祠堂达30间,古民居达250多间。据《南社谢氏族谱》记载,南宋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谢希良之子谢尚仁因战乱南迁,几经周折于宋恭帝德祐乙亥元年(1275)定居南社,历元、明、清近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11万平方米的古村落。南社明清古村落以村墙为界。村内以中间长形水塘为中心,两边利用自然山势错落布列,巷道布局合理,安全防御设施齐全。由民居、祠堂、书院、店铺、家庙、古榕、楼阁、村墙、古井、巷道、牌楼等构成具有浓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农业聚落文化景观,难能可贵的是未破坏的明末清初的建筑比较多,保留大量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是南社古建筑群中的精品。
古民居布局以金字间和明字间为主,祠堂除谢氏大宗祠以三进布局外,各家祠、家庙则是以二进四合院落形式,广府建筑风格为主,同时也受潮汕、吴越及西方建筑文化影响。是难得的珠江三角洲明清古村落的典型实例。
(1)古围墙:始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十月,围墙以夯土及红石做墙基,青砖砌筑樵楼,全长302.5丈,共有樵楼21座,各有名目,各有楹联。围墙建成后,先后抵御了顺治五年(1648)李万荣等率众七日的围攻和康熙十年(1671)刘进的围攻。现围墙残留数段,樵楼尚存一二。
(2)谢氏大宗祠: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二进檩条之间用卷草花纹雕刻的叉手与托脚连结,首进屋脊陶塑和二、三进屋脊灰塑及封檐板木板木雕工艺精美。采用歇山屋顶,为东莞地区祠堂少见。现存始建时用的香炉和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肇建碑刻。
(3)百岁翁祠: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硬山屋顶,始建于明朝,现存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百岁翁祠记》碑刻,记载为纪念百岁老人谢彦庆而将其居所改为祠。现存神台基座及碑座红石雕刻具有明代风格。
(4)百岁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98)。当时南社村的谢彦眷之妻超过一百岁,东莞县令李文奎上报朝庭,朝庭准于建祠,公祠命名为“百岁坊”,所以百岁坊的正面像牌坊一样建筑。现存建筑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首进为三间三楼牌坊,歇山屋顶,檐下施如意斗拱,影壁须弥座红石雕及二进梁架木雕工艺精巧。百岁坊坊祠结合,布局奇巧,1993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5)谢遇奇家庙:清同冶四年乙丑科中式第四十二名进士,后随左中堂到新疆平乱,立下战功后任职总兵,回广东后又任两广提督。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为纪念武进士、官至总兵的谢遇奇而建家庙,该建筑为两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屋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金木雕、石雕、正脊的陶塑工艺精美,首进垂脊人物和动物灰塑形象栩栩如生,门前家庙二字是请当时全国有名的书法家陶 渲先生所写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93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6)资政第:为清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进士、礼部主事谢元俊书院,青砖麻石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走廊从天井中间通过,二进明间天弯罩木雕工艺精湛,木雕上的动物栩栩如生,是难得的艺术品,门窗装饰具有西洋风格。
(7)关帝庙: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距今305年)次年开东门,正式升座。四十三年(1704年)加建头门,三进式建筑,宅柱上的石雕和四周的灰雕,可称建筑艺术的精品,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8)典型民居:南社民居大都为明字间和金字间布局,以光绪六年(1880)武进士谢汝镠家宅为典型代表。建筑为三间两进院落布局,与祠堂相比,显得朴素实用,但仍有灰塑、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装饰。
古建筑群仍有祭祖、点灯、求神、喊惊、送丧、迎送新娘、春节期间有舞狮、打麒麟、清明扫墓、中秋打竹篙、游会等习俗。村中青年结婚,同房叔伯、兄弟姐妹以及亲朋好友喜气洋洋、十分热闹,是明清以来宗法制度婚俗遗风的佐证,平时村民空闲、三五知己欢聚一堂演绎民间传统粤曲。参观完古建筑群的历史文化传承、岭南农耕社会的生活场景,可骑自行车畅游4.5公里的环村生态绿道,沿途体验古代历史文化与现代人文自然合一的古村风情,感受古村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