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

水东镇位于宣城市宣州区东南29.5km,水阳江东岸,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交界处,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水东镇镇域内多山和丘陵,地形复杂,镇城内有水阳江、朝阳河、武山河、兵山河等主要河流。

水东镇全镇辖九个村委会和一个社区。2013年底全镇总人口32121人,10222户,其中非农业人口4433人,中心镇人口约12000人。

水东镇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省旅游胜地龙泉洞、华东两大圣母教堂之一的天主教堂、宋代花戏楼、百步三道桥、明清老街、三官殿、清澈透明的水阳江、生态村庄等,使众多的游客流连忘返。2008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一、历史沿革

隋唐——早在1300多年前,水东地区就是人类活动频繁之地,在距今中心镇5公里的长番岭(今名茶花岭)已形成村落,是宣、宁、广、郎四县交界处。

唐初——茶花岭村落形成繁华街市,后因战争频繁,百家争夺,渐成废墟。

唐末——商贸活动从茶花岭移至水东古街,水东的始建便从此开始。

明朝万历年间——形成如今的水东古街。昔日的水东镇是周围土特产品集散地,以水路运往南京、上海等地,市场繁荣,商品云集,曾有“小南京”之称。

明、清时期——宗教兴盛,庙宇庵堂甚多,香火旺盛。

解放后——水东镇成立农委会,设胜利、民主、自由三村,一九五二年三村并镇后改名为胜利街、自由街,一九五八年成立压英公社(后更名为水东公社),一九六一年建区划社,原水东公社划为武山、杨林、水东三个公社,一九六五年将水东公社所辖的水东镇大队划出,为县辖水东镇,一九六九年撤区时,武山公社、水东镇又并于水东公社,一九八四年九月经地、县两次批准撤乡(水东公社)留镇建为标准镇至今。

二、历史文化价值

1、珍贵范本

(1)是古代城镇空间选址的重要范例

古镇的选址体现了中国古镇选址的理想模式,古镇选址于水陆要冲,整个古镇坐东朝西,后有靠山,前带流水,侧有护山,远有秀峰,住基宽坦,依水阳江岸缓冲平原而建。“五溪环流,莲花之蕊”便是现在水东镇给人的直感:五溪乃为自南头冲、草皮冲、梅村冲、野鸡冲、董吴冲流出的五支,它们自东向西南,流至袁家坝时被阻,转而北流,正好环绕此地一周,形成“五溪环绕”之状,而中间平川凸起,恰似莲花盛开,“江南佛国”三官殿所在正是莲花之心。

(2)古镇依托明清依托水运蓬勃发展,目前格局完整,是商业性市镇保存完好的样本

水东老街唐宋始建于,由于水阳江水从镇西流,而得名水东,其对外交通方式主要为水运交通,到明清时期,水东镇依托水阳江航道及附近数条陆路通道之便利,成为重要的水运码头和物资集散地,周围土特产品等以水路运往南京、上海等地,市场繁荣,商品云集,曾有“小南京”之称。水东老街区内有四条主街: 正街、横街、上街头、下街头。又有数条街巷与主街交汇或平行, 如当铺街、网子街、后街、沈家巷等。

(3)存有的建筑群是徽州建筑的典型代表

水东历史镇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以一至二层带阁楼的坡顶建筑为主,是安徽明清时期沿街商铺的典型,多属下店上宅类型。建筑沿街立面形成了商业街区的风貌,以其单体的无个性而表现出整体的立面特色。

2、多元文化

(1)徽州文化——“地域文化,源远流长”

在地理位置上,水东属于华东地区,地处宣城市东南,毗邻皖南宣杭大动脉,水阳江穿境而过;在文化分布上,水东靠近徽州,当地一些方言习俗和徽州相近。   

(2)商埠文化——“千年商埠,明清为盛”

明清时期,水东因“黄金水道”水阳江而成为鼎盛的商埠码头。水东古镇街巷纵横交错,形成连环街市。青砖黛瓦,木檐重阁,更显盎然古意和徽风皖韵。昔日的老街商贸云集,商铺林立,商贸往来络绎不绝,一派繁荣景象,素有“小南京”之誉。

(3)移民文化——“祸起兵争,鄂豫填皖”

咸丰年间,皖南的宁国府和广德州是太平军与清军反复争夺的地区,又是太平军失败后退却的道路,人口损失最为严重。战后,这一带又流行了一场瘟疫,原居民几乎死光了,幸存者也移民他乡。这里几乎成了“十室十空”。

清政府与同治五年(1866年)谕令各省招垦荒田,曾国藩和安徽巡抚随即发布文告,各州县先后成立了劝农局、招垦局、开垦局等机构,负责招垦事宜。皖南的第一批移民是湘军和太平军。移民中数量最大的还是来自湖北、河南等省的移民。

(4)宗教文化——“宗教兴盛,文化交融”

水东古街既有始建于晋代的宁东禅寺,还有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与上海佘山“圣母堂”齐名的华东第二大天主教堂,同时传播儒家思想的“大夫第”也共存于这一小小的集镇中,四种意识形态融汇在一个小镇并保存下来实属罕见。

(5)蜜枣文化——“品优艺绝,蜜枣之乡”

水东镇是著名枣乡,年产青枣800多万公斤。相传早在明末清初,水东镇便开始加工蜜枣,至今已有400年历史。由于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东地区生长的青枣具有十分独特的优良品质,加上数百年的加工历史经验,形成完整工艺,使水东蜜枣品质超群。水东蜜枣历史上曾为贡品,据《宣城县志》载:“明、清之间,每年进贡300斤。”早在上世纪水东蜜枣就远销东南亚、欧美20多个国家,久负盛名,驰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