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千年古镇富安地处盐城市、东台市的南大门,横跨范公堤两侧,坐标为北纬32°33′~32°57′,东经120°07′~120°53′。镇域面积169.99平方公里,总人口95825人,下辖33个村,一个街道办事处,4个居委会,国内生产总值60.5亿元,人均纯收入2.88万元,支柱产业富安印刷机械号称包装天下,茧丝绸产业正在从“中国茧都”走向“世界丝都”,她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农业产业化旅游示范镇、中国最美乡镇、全国生态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
二、历史沿革
唐朝太和五年(831)全国十大盐监之一的海陵监设虎墩场(今富安镇西场村),又名虎阜场;宋朝庆历二年(1024),仁宋皇帝对淮南盐务进行整顿,虎墩场改名富安场;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富安场创建盐课司署,后又设巡检司、察院;其时富安地域广阔,东临黄海,西靠安丰,北通大丰,南接海安;清代《大清一统舆图》记载富安场为“富安场司”,南通至盐城的30多个盐场中仅有海安镇司、西场司、富安场司、上岗司4处,其余皆为场,可见当时富安场司与海安镇司级别相等;公元1912年富安设市,分为富安东市、富安西市,当时黄海东移,富安弃盐兴农,南通实业家张謇率弟张詧来富安垦荒植棉,创办大赉公司等,富安由盐业演变为农业、商业、手工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台县设富安区,下辖12个乡镇;198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富安更名为富安镇。
三、历史文化特色
1、建筑文化
古时富安三里青石板街道为主要商业集结地,弯弯曲曲,像一条青龙,誉为青龙街;52条巷道南连田河,北接海河,象一条蜈蚣(百脚),誉为百脚街。街区遍布明清建筑群和名人大院,现仍有146座明清建筑保存完好,其中明代建筑9座,居苏北乡镇之首,建筑风格各异,其主要有“四大建筑风格”:(1)南方徽式建筑;(2)北方的四合院建筑;(3)古街两侧清代建筑皆为前店后坊风格;(4)镇四周及郊区为丁头府,元宝屋式的盐海建筑。巷内的名人大院内有“船蓬顶”、“鹤颈轩”及各种装饰图案、雕刻艺术和亭台楼阁等艺术,其中建筑特色在古代建筑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镇区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16口宋代及明清古井,32株古树名木,特别是江苏省公布的一级古树名木,千年以上的银杏和300年以上的榔榆、黄杨等就达5棵,居盐城市之首。近年来,富安镇兴建了西街仿明清建筑一条街、北街村崔氏仿苏州园林、圩里村朱氏仿北京四合院、九九村陈氏仿欧式及小东村胡氏、乘胜村高氏等众多农家现代庭院等风格各异新型建筑;特别是蚕农栽桑养蚕致富后,连蚕宝宝都住上了徽式风格的智能蚕室。这些都给富安的建筑文化增添了新的风彩。如今,富安集镇和农村楼房林立,楼房率在95%以上,传统特色民宅犹如群星闪烁,居全市乡镇之首。
2、物质文化
富安自古就有驰名中外的风味美食:天下一绝鱼汤面、中华一绝酥儿饼、餐桌一绝粉皮汤称为富安三绝;地方风味小吃有虎阜猪头肉、虎阜白烧肉皮汤、虎阜雀儿头馄钝、虎阜胡罗卜菜和虎阜麦嫩仁儿称为富安五特;地方名产、特产有富安蚕茧、富安绿色大米、富安无公害蔬菜称为富安三名。新开发的桑之饮料和桑品菜肴和古代特色宴席都成为富安美食中的奇葩,深受国内外客户青睐。富安牌桑蚕生丝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高档桑蚕生丝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掌握着国际桑蚕生丝的定价权。
3、民间文化
富安原是黄海荒滩,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茧都”,原住民起初都是来自各地的移民,移民们各自带来了家乡的传统文化,使富安文化丰富多彩,富安独创的龙灯撬荷花、九狮齐舞图、敲碟莲花落、高杆踩高跷、唱民间故事、大型文艺灯会等特色节目,一直受到本地群众和外地客人的欢迎;还有许多传统流传节目、现代创新节目也受到社会好评;富安的诗书画组织、文化合作社和民间文物藏苑等如雨后春笋,自发创建和发展;民间技艺也不断传承发展,促进了富安历史文化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