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屯城村

屯城村位于阳城县东部。相传,因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屯粮于此而得名。雍正《泽州府志·方舆第六·关隘》载:“(阳城县)县东北三十五里。秦白起置兵于沁河滨,北为武安,南为屯城,左山右泽,险固可凭”。明清时期,屯城村经济发达,文化兴盛,名人辈出。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末吏部尚书张慎言、清代浙江巡抚张泰交。

张慎言(1578~1696年),字金铭,号藐山,人称藐山先生,出生于世宦之家,是河南参政张升之孙,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李自成占领北京后,福王在南京即位,慎言任吏部尚书。由于南明朝廷飘摇欲坠,张慎言亦灰心失望,不久乞休。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军攻陷南京,南明政权灭亡。张慎言身患背疽,但为殉国表忠,终戒药不治,逝于安徽宛水。张慎言酷爱读书,文采出众,勤于著述,其文其诗,皆为时人所重。一生著作甚多,诗文代表作为《洎水斋文钞》和《洎水斋诗钞》(由别人辑录而成)。他的书法亦佳,为和大书法家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藐”之称。

张泰交(1651~1706年),字公孚,号泊谷,屯城村人。张泰交出身名门,其父亲为清代庠生张履祥,祖父是清代贡生张慎思,伯祖父是清代进士张慎言。虽如此,因祖上为官清廉,以致家境极为贫寒,曾屡次辍学。后来,张泰交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参加县试时,得到当时县令张都甫的赏识,以书相赠并激励其继续求学。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而立之年考中举人,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任浙江巡抚。同年二月,康熙皇帝御驾亲临浙江检阅河工,张泰交接驾,康熙皇帝与张泰交亲切交谈,并先后赐予“推诚遇人”四字楷书匾额一块、“凯旋”五言诗一首,“程子箴”、“湖心亭”诗各一首、帽一顶、团龙袍套各一件、对联一副、渊鉴斋法帖一部、耕织图一册、人参一包。其中有一首五言诗“凯旋”写道:“黄舆奠四极,海外皆来臣。眷言漠北地,茕茕皆吾人。六载不遑息,三度勤征轮。边柝自此静,亭堠无烟尘。兵革方既偃,风教期还淳。兴廉遵昔轨,崇文育群伦。所用惟才俊,非仅荣簪绅。尔俸与尔禄,脂膏出细民。永念固邦本,不愧王国宾。旧作凯旋言怀。壬午冬录”。为了珍藏康熙皇上御赐的这些笔墨珍宝,张泰交专门在屯城村张家花园的东北角修建了御书厅,并将御书石刻于碑以供奉之。御书厅面宽三间,建筑十分讲究。张泰交一生忠贞报国,鞠躬尽瘁。张泰交为官清廉,品质高尚,深得后人敬仰。

屯城村现村有大量传统民居,特别是有近十座三到七层的“高楼”,引人瞩目。街巷两旁的建筑高低错落,虚实结合,幽静深邃,非常优美。

屯村村口西侧卧虎山下建有东岳庙,创建年代不详,金承安四年(1199年)、泰和八年(1208年)及明清均有修葺。东岳庙坐北向南,单进院落,现存正殿、耳房、角楼、西配殿和戏台等建筑。正殿面宽三间,东侧的角柱上端刻有一条铭文,云:“承安四年(1199)四月十二日立柱。匠人潘济明。张敏、张格、柴椿、赵显,四人同施石柱四条”,可知正殿创建于金代。檐柱角柱柱础为覆莲式,平柱柱础为素覆盆式。柱的侧角、生起、收杀明显。柱头斗栱为六铺作三下昂,真假昂混用,正心万栱隐刻,用材硕大,每朵斗栱的立面高度均超过柱高的三分之一,具有宋金建筑风格。殿内无柱,前后六架椽。屋顶为悬山式,屋脊鸱吻、垂兽已毁。正殿台基为须弥座式,高1.88米,有六方束腰石,其中东西两方为线刻,中间四方是浮雕。束腰石之间有力士雕刻。东侧束腰石的上角刻有建造年代和石匠姓名:“时泰和岁次戊辰(1208年)己未末月功毕。匠人高平县北赵庄赵琼,同弟赵琚、赵珣”。线刻图多已漫漶不清。正殿两侧各有耳殿三间,悬山顶,三踩单下昂蚂蚱头斗栱。前檐为小八角石柱,柱面有牡丹等花卉浮雕。东耳殿供奉关帝,西殿供奉掌管婚姻和生育的高禖。耳殿前檐石柱上镌刻:“大安二年(1210),同施人赵佐、张格、赵佑”;“本村同施人张格、赵佑、赵佐”;“本村张、赵施,匠人马本、赵琼”;“赵佑、赵佐、张格三人同施”。戏台面宽8.6米,进深8.75米,平面近方形。四角为小八角形青石立柱,规制粗大,素平础。单檐歇山顶,举折平缓,台基高1.5米。正脊两侧有琉璃鸱吻,正脊和垂脊均用琉璃,其余部分用筒瓦。檐下有斗栱,惟被今人砌入墙内。戏台东侧有嘉庆年间的石碑《补修正殿舞楼山门碑记》,碑中记载了近50家店铺的捐款。一个村落修建庙宇和戏台,竟然有如此多的商号捐款,足见当时商业之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