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洸村位于太谷县城西南5.6公里处,距省会太原64公里,南临凤凰山,北傍108国道和南同蒲铁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古就有“龙蟠凤翥”之誉。自西汉建制以来,因地处洸水河北岸而得名,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晋商文化的发祥地,有“先有北洸村后有太谷城”之说。
一、历史沿革
北洸村自北汉以来就有人们居住生活,故有“先有北洸村后有太谷城”之说。明清以来,村内商贾云集,尤其是曹姓家族的兴起,让北洸村的建设与发展达到顶峰。曹家始祖于明洪武年间举家迁至北洸村,以卖砂锅为生,辅以农耕,到第14代的曹三喜,独闯关东做生意,当时所谓“关外七厅“均有曹家的商号。至道光、咸丰年间达到鼎盛,曹家的铺面遍布大江南北,达640余座,后又跨出国门,在山西和蒙古之间走出一条“茶叶之道”。光绪甲午、庚子年以后,由于战争等种种原因,曹家逐渐衰败。
二、空间格局
北洸村整体格局略呈矩形,村落分布比较均匀,井然有序。村落北有五桂堂、关帝庙,南有延龄堂、观音庙,西有娘娘庙、杨家大院,东有曹家大院(三多堂)和曹氏宗祠,这几处院落基本上形成了北洸村的范围线,其中观音庙、关帝庙、娘娘庙以及曹氏宗祠是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和进行宗教、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古村分布着大小古街道16余处,其中兴隆街和关帝庙街较为典型,兴隆街位于村中南部,东西走向,长约243米,宽约4米,曾是清代著名的商业街;关帝庙街位于兴隆街北侧,形成于明万历年间,长150多米,宽约4米,南北走向。据地方志记载,街名得于关帝庙。
三、传统建筑
北洸村内的传统建筑遗存丰富,有曹家大院(三多堂)、娘娘庙、五桂堂、怀义堂、延龄堂、曹氏宗祠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曹家大院(三多堂),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多堂是曹家大院之一,曹家大院由“福、禄、寿、喜”四座院落组成,三多堂则是其中的“寿”字院,整座建筑平面形似一个篆写的“寿”字,是唯一保存完整的曹家大院。三多堂规模宏大,占地10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84平方米,共由6个大院、9个小院、3个过厅、2个偏院、3个榭亭、277间房舍组成,均为砖木石结构。
三多堂被甬道分为南北两段。南为外宅,分别由药铺、厨房院、客房院、书房、小戏台院等组成,北为内宅,由东西并排、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三座穿堂深宅楼院组成。内外宅院隔道相迎,院门相望,共同组成庞大的建筑组团。
三多堂建于高台之上,三面临街,四周由房屋和高墙围护。整体建筑由倒座楼、前院、过厅、后院、主楼、偏院组成。平面布局为并列的三座二进四合院和二进四联环套院,前有倒座楼,后有主楼,中间设厅堂,厅堂前后院有东西厢房,过厅北侧为主楼,主楼为三层,凌空而起,东、中、西三座主楼连在一起,长66米,宽8米,高17米,主楼的窗户为斗拱形,楼墙呈宝塔式结构,墙厚依次递减,具有极强的抗震及保暖功能。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洸村历史悠久,保留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社火庙会文化、商业文化、医药文化、饮食文化、形意拳文化、书院文化、戏曲文化、民间艺术等,其中文化价值较高、保存较好的有饮食文化的代表——太谷饼,医药文化的代表——龟龄集。
太谷饼:当地俗称甘饼、烧饼,是山西省太谷县汉族传统饼类名点,是“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太谷饼生产历史悠久,在清末时已行销北京、天津、西安、兰州、包头、张家口等地。太谷饼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等特点,以其香、酥、绵、软而闻名全国,享有“糕点之王”的美称。
龟龄集:是中国最早的中药复方升炼剂,它采取多种珍贵药材,应用道家特有升炼技术炼制而成,故而集治疗、预防、养生于一体,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四百多年的实践证明,其强身、健脑、固肾、补气、增进食欲、调整神经之功效卓著,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独特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