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四时,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84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愈后康复服务有关工作情况,多位专家就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给出积极建议。
新冠肺炎康复治疗的主要形式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夏文广介绍,如果患者的功能障碍较重,基础疾病较多,必须在专业的康复医疗机构内进行康复,即可以采取门诊康复和住院康复的形式,通过前面专业有针对性的康复评估,制定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个性化方案,给予康复治疗,促进患者功能障碍的进一步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果功能障碍较轻,主要以恢复体能和心理调整为主,可以采取居家康复形式,在隔离场所、社区、家庭进行康复,以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为主,可以选择患者偏好的运动形式,或尊重患者的意愿和现实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
中西结合促进改善患者的功能
夏文广强调,对新冠肺炎应该从预防、临床、康复三个环节进行全面认识。康复诊疗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临床治愈,而是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整体功能。
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人可能存在乏力、纳差(食欲缺乏)、情绪异常等不适,重症的患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还存在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及社会功能等障碍,积极恰当的康复干预,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心肺功能和体内的全面恢复,减轻焦虑等不良情绪,消除疾病的后遗症。
尽管新冠肺炎康复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心肺功能和体能的评测结果,给予呼吸模式训练、投手治疗、呼吸操改善呼吸功能;还可以借助功能性踏车和四肢联动等设备,帮助患者改善关节活动,提高耐力;低中频电疗刺激,可以预防四肢的肌肉萎缩;还可以通过中药、针灸、穴位按摩、隔物灸贴等中医治疗技术,以调畅气机,修复脏腑功能;通过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的锻炼,动静结合,提高患者的体能;还可以针对性的心理咨询,缓解患者的恐惧感,帮助患者学会自我放松,勇敢地战胜病魔。
提高群众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刘忠纯表示,经过疫情逐步稳定以后,心理救援的服务范围和方式,实际上也是在进行动态的转变。服务的重点从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康复驿站,逐步转到以社区为基础开展服务。
服务的人群针对病亡者家属、患者及家属、一线医护人员,以及我们广大的基层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对社会大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心理自我的这种调节能力。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存在着焦虑、内疚、抑郁以及耻感等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心理服务过程中,我们需要提升公众对新冠肺炎的科学认识,减轻可能出现的歧视、排斥的一些行为。同时,要增强公众对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家属的包容度和理解度。鼓励人际间的友善、支持和互助行为。
新冠肺炎康复者回到社会是安全的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程真顺介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的标准包括四条,一、体温正常三天以上;二、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三、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病灶明显吸收;四、痰液、鼻咽等呼吸道标本,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都为阴性,其中间隔的时间要大于24小时。
程真顺表示,出院标准既符合了肺炎的治疗原则,也符合了呼吸道传染病的管理要求。鉴于在临床实践中核酸检测存在假阴性的现象,新的国家诊疗方案,对于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提出了要继续进行隔离观察14天的要求,在隔离观察期间,如果核酸检测阴性才可以回到家中,否则会延长隔离观察的时间。
程真顺认为,这相当于在原有的出院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保险,是严谨而且科学的。根据目前的研究和临床观察,也显示康复者不具有传染性。所以他们回到社会是安全的,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社会各界人士,应该去接纳他们回到身边,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