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万重山2,孤城山谷间3。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4,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5,衰飒正摧颜6。
注释:
1 《秦州杂诗》: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从长安出发,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20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本篇是第七首。
2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万重山:即层层叠叠的山。因为陇南是山区,峰峦密布。
3 孤城:指秦州城。山谷间:秦州坐落于两山之间的河谷地带。
4 “属国”两句:诗人连用了两个典故,表明了希望扫除障碍,使唐朝同周围各少数民族友好交往。诗人在这里所要表现的,是希望和平安宁的生活。属国:汉代官职名称,在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才得以返回,汉昭帝任命他为典属国。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希望各族人民重新和好,使节顺利往来。
5 独:一作“一”。长:一作“怅”。长望:向西眺望。
6 衰飒:即衰落萧索的景象。摧:一作“催”。摧颜:催人衰老。
赏析: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首联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绵延和雄奇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山岭的深广。在“莽莽万重山”的狭窄山谷间矗立着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它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写的是陇南山区特有的自然现象。山区多风,因为有山峰阻隔,所以感觉山谷无风。又由于秦州地处万山丛中,因此这里黄昏和黎明的时间都要比平原地区长一些。黄昏时天并没有全黑,昏暗之中明月却往往皎然可见,因此才有“不夜月临关”的现象。五、六两句用典设问:“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典属长官这么晚怎么还不归来,斩杀楼兰王首级的人也未回还。诗人联想起唐王朝的衰飒趋势,不禁疾首蹙额,怅恨不已。最后两句,诗人望着无穷无尽的高山和深秋的衰败景象,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安定的渴求一下涌上心头,自然难免“摧颜”了。全诗于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王朝衰落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