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库正式上线,首批200多株极地微生物信息实现标准化整理及公开共享。
2019年6月,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调整名单,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位列其中,成为20个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之一。此前,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包括极地海洋学、极地日地物理学、极地冰川学、极地资源与环境科学、极地生物与生态学、极地地理与大地测量学、极地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和极地大气科学等学科科学观测获取的长时间序列、多参数的常规观测数据和样品分析数据。
由于独特的地理构造和极端的气候环境,极地微生物具有耐低温、耐干旱、耐高盐、抗辐射等特点。1998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开始从极地环境样品中分离培养微生物,迄今已从南北极的海水、海洋沉积、土壤、湖泊、雪冰等样品中分离了近万株微生物。同时,中国极地中心研究团队与多家科研机构及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为收集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发现新种属、挖掘极地微生物基因资源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为提高极地微生物资源标准化整理、开放共享水平,中国极地中心研究团队在整合历年来源于不同生态环境的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基础上,开展了极端生境微生物分离株的信息标准化整理、整合与共享工作,并与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联合研发了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库数据管理系统。用户通过该系统可以查询极地微生物菌株信息、索取培养物,咨询极地菌株保藏、鉴定等服务。
据介绍,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科技公共服务水平的有力抓手。未来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将聚焦我国极端环境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等领域,挖掘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发展潜力,在保证生物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为极地生态环境保护、公益科研教育、经济发展等提供特殊环境下的微生物物种资源、基因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相关专业技术服务等,努力将其建成为我国南北极微生物资源保藏库和共享利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