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大小怎么衡量?震级和烈度是两个不同指标
地震有时候只是让高楼上的人们感到轻微的晃动,有时候则会带来巨大的灾害。那么,我们如何衡量一次地震的大小呢?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蔡晋安介绍,如果我们要衡量一个人,往往会用两个指标,一个是体重,一个是身高,体重表明人的重量,身高表明高度。与此类似,对于地震,我们也有两个指标,一个指标叫震级,一个指标叫烈度。
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目前国际上是按照地震仪器给出的数据来标定震级,现在中国也确定了一个自己的震级标准。目前全球发生的最大地震是智利9.5级的大地震。
有人或许会好奇,地震有没有可能到十几级呢?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地球半径大概6000多公里,遇到10级左右的地震,地球就裂开了,这不现实。这是震级的概念。
烈度则表示地震的破坏程度。这个破坏程度肯定跟处于地震的中心还是非中心有很大关系,所以,和震级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确定的震级,烈度却有多个。在地震中心烈度比较高,比如中心地区,可能有7度,外围地区剩下3度、4度或者5度。所以烈度表示距离震中不同远近造成的破坏程度的差异。
这个破坏程度怎么衡量呢?根据人的感觉,根据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根据地质地貌的改变等等,几个因素综合来衡量。按照中国的标准,烈度总共有12度,比如像智利的9.5级地震,它的中心烈度至少有10度到11度。
而对于同样震级的地震,破坏力和震源深浅也有关系。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大。因为我们谈论破坏,主要是针对地表建筑物和地面地貌,所以震源浅的地震对地面的破坏会更大一些。深处的地震传到地面来,由于能量的衰减,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相对小一点。
地震会产生哪些次生灾害?大火、海啸,还有社会恐慌
地震本身危害巨大,而地震发生之后更是会产生大量次生灾害,除了山体崩塌、江河决堤、城市大火,还可能导致瘟疫流行、社会性伤亡,以及谣言引发的恐慌。
张玉婷介绍,地震的次生灾害有很多种。常见的比如,强烈地震活动引起的山体崩塌,进而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也可能引发水坝、河堤决口,引发海啸从而造成水灾。
在城市中,由于家里存在没有熄灭的火源、燃气管道泄漏或者电线短路等,可能引起城市火灾。地震也可能破坏我们的生产设备、储存设备、输送管道等,并导致一些有毒气体蔓延。
除此之外,地震后可能出现瘟疫流行,还有人们为了躲避地震而造成的摔倒、拥挤、踩踏等社会伤亡。
由于公众对于地震的了解比较匮乏,或者由于某些社会因素造成地震谣言传播,还可能会产生一些社会心理上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地震灾害。
蔡晋安介绍,地震之所以引发海啸,是因为地震让海底地形发生错位,从而引起海水振荡。这个振荡通过海面的波传到陆地上以后,由于海面宽阔而陆地是收窄的,波浪一下子会被抬高,导致发生海啸。
而陆地上的水域虽然不如海水面积那么广阔,但也会因为地震而波涛汹涌,比如汶川地震的时候,湖水会突然涌进来把人卷走。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地震来了怎么办?牢记这几个应急口诀
尽管地震有这么多的危害,但遗憾的是,目前地震预测在国际上还是一个大难题,迄今为止都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能够预测地震。我们能做的只是加强地震监测,及时预警,以及对建筑进行防震处理,让民众牢记地震逃生口诀。
例如,蔡晋安总结的:
在室内,牢记逃生六字诀:伏地!抓牢!遮挡!即:趴在地上,抓住牢固物体,用毛巾枕头等护住头部和口鼻(防灰尘)。
在室外,牢记六字诀:找空地、避危险!即:找到空旷地方,避开可能倒塌的物体,例如楼房、电线杆、广告牌等。
万一真的遇到危险,则要记住自救九字诀:保体能、求生存、发信号。即:不要乱喊乱叫,听到动静再喊,想办法弄点水和食物,将空间弄大,给外面发信号。这样外面的人才能救你。
虽然自然灾害防不胜防,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多了解相关知识,正确采取措施,就可以将损失降到最小。(整理: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