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家村的“伍医生”

28年行医路上记载着太多过往,认识村民口中的“伍医生”从这里开始。

“伍医生”本名张任伍,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旺乡瑶家村卫生室的一名村医。1977年出生于景洪市勐旺乡瑶家村委会老曼又村民小组的张任伍,与医结缘和他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12岁那年,张任伍背着粮食、炊具,在上学路上不慎摔进小山沟,造成右大腿骨折。由于当时山区村寨交通闭塞,外出就医难,一次骨折就让他的右腿落下了残疾。儿时的遗憾经历,让他萌生了学医的想法。1995年,张任伍来到乡卫生院当起了学徒,从简单的免疫接种学起。

瑶家村委会原下辖的11个村民小组村民免疫接种、新生儿访视等预防保健工作,是张任伍在独立行医阶段分配到的工作任务。彼时,缺医少药在农村地区十分普遍,能有个专门入村做预防保健的医生,已经算是“高配”。“以前路难走,11个村寨的麻疹、百白破等疫苗接种,都是我背着医药箱步行完成,去一次就要花四五天的时间。”每一次外出,群众对张任伍的需求都在增加,只会预防保健的本领已经满足不了村民的就医需求。

张任伍更加努力,在乡卫生院向前辈请教,业余时间多看医书,敢于现学现用,能治的常见病也越来越多。

“我的技术是集体给我培养出来的。”从医自信心渐增的张任伍,在得知瑶家村卫生室村医位置空缺时,毅然决然地报了名,选择留村行医。“瑶家村太需要医生了,我这条腿当初要是能及时到医院看看,也不至于落下残疾。既然选择了从医,我愿意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2000年,离开乡卫生院的张任伍,成为瑶家村第四任村医,这担子一挑就没卸下。

瑶家村是一个偏远的瑶族聚居行政村,距离乡政府38公里,也曾是景洪市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现辖8个村民小组,共611户2694人。由于外出就医不便,人均年收入偏低,张任伍成了村民们小病不出村、大病早知道的“医靠”。

“伍医生像我大哥一样,有他在,生病也不怕。”瑶家村大寨二组村民小组村民王成明说。生病的人,最盼望医生能多说几句话,多进行一点解释。张任伍和蔼可亲的行医态度,总能让患者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

“病看得好,钱又花得少,条件困难的村民,伍医生私下还帮过不少。”瑶家村老曼又村民小组村民张从林说。在勐旺乡出生长大,又带着诊疗箱跑遍村村寨寨的张任伍,对村民们知根知底,为了让大家花最少的钱把病看好,他不是减免诊费,就是将瓶装药、盒装药拆开,按疗程用量开给患者。遇到家庭困难的患者,他要么垫付医药费,要么凑钱给患者外出就诊。

“能治的小病我就治,治不了的我就帮忙送,我还专门去考了汽车驾驶证。”张任伍说。11岁的女学生突发癫痫,接到老师电话的张任伍立即出诊,挽救了女孩的生命;村民烤酒不慎被大面积烧伤,他开车赶赴现场,立即将伤者送往乡卫生院;村民误食药物中毒,他火速赶往家中抢救,救治条件有限,又争分夺秒开车护送患者……这样的突发情况数不胜数,只要村民需要,张任伍随叫随到,毫不犹豫。

高血压患者89人、糖尿病患者8人、重性精神病患者13人……随着健康扶贫工作的逐步开展,2018年,张任伍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多了一个新身份——“家庭医生”,目前已为辖区220户959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他清楚地知道哪一户哪一人有什么疾病,或有无孕产妇、有无儿童未接种疫苗等,还为瘫痪不能自理的老人上门做护理及健康服务。

“待遇好起来了,硬件也跟上了,我的工作要配得上党和政府给的好条件!”门诊诊室、观察补液室、药房、心电图机、中频理疗仪……张任伍见证了瑶家村卫生室从“简”到“优”的转变。2018年实施的标准化村卫生室改造,进一步改善了村里的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提升了基层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也提振了他的工作信心。

满腔赤诚守初心,张任伍先后荣获了2次“景洪市优秀乡村医生”、1次“景洪市好医生”称号。

“张任伍对工作尽职尽责,是一位受百姓信赖的好村医。因为他的坚守,瑶家村村民的常见病、突发病才能及时得到救治,他是基层医疗服务队伍中不折不扣的‘中坚力量’。”勐旺卫生院副院长唐琴花说。

原标题:瑶家村的“伍医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