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学习强国”长沙学习平台特别策划“‘青’听文脉长沙”系列,与您一起共享长沙的文化魅力!
简介:关于天心阁,你知道多少?古阁的前世,这里是长沙的第一个市民公园,今年恰逢天心阁开辟为市民公园整整100年;名楼的今生,这里正在建设全省首个光影公园,不久便向市民开放,千年之前的观星之所,将在这里呈现手可摘星辰的现实场景,长沙人将切身感受梦想照进现实的美妙和浪漫;阁上的血脉,千古名阁,只是长沙一角,但正是这块方寸之地,浸透了这座古城的喜与悲、笑与泪、血与火。长沙三千年,都在光影里。作为长沙现存的唯一古城墙遗址,登临天心阁更深层的意义,是探寻千年古城的根和脉,触摸现代星城的灵与魂……
你可知道,为什么天心阁是长沙现存的唯一古城墙遗址?这个答案还要回到100年前。
100年前的初夏时节,长沙正在干着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修筑长沙首条环城公路。
修环城公路,是三度主政湖南的谭延闿实施“新政”力推的大事。1912年,时任湖南都督的谭延闿第一次动了要拆除长沙旧城墙、修筑环城公路的心思,因当时军阀混战,没有办法实施。1917年,再度督湘的谭延闿将修环城公路正式纳入长沙市政建设的议事日程,还成立了相关部门、做了详细的规划,但动荡不安的时局,让这个规划成了一纸空文。1920年7月,谭延闿第三次主政湖南,他又重新开始拾掇谋划已久的大业,设立长沙市政厅、发布《长沙筹备市政说明书》和《长沙市政计划书》。到1923年,环城马路的修筑工程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拆墙修路扩城”,成为当时响彻全城的口号。路之所向,逢房拆房,遇墙推墙,堪称近代以来长沙规模最大的一次旧城拆除改造行动。
这个大动作,将长沙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原本守护着城民安宁的古城墙,一节又一节,一段又一段,在原地轰然倒塌,现场蹿起了一片扑鼻而来的灰尘……一直到1924年,长沙古城因为修路行动,已经只剩下最后一段古城墙。
这时,一中年男子来到城墙垛口上,面向现场的施工队伍振臂宣言:我要睡在城墙上,与城墙共存亡,你们要拆,就将我埋在城墙里!因为他的以命相搏,当局最终决定修改环城马路规划,将原拟拆除古城墙的路段改为绕城墙而过。“阁上九霄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长沙终于留下了古城墙的一角。
这一角的所在,名为天心阁;这一搏的汉子,名叫曹典球。
曹典球是谁?和天心阁又有何渊源?
曹先生是从长沙县黄花镇(出生地当时叫万寿都曹家坪)走出来的奇才。曾任过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当过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还代理过湖南省政府主席一职。他创办了黑铅冶炼厂,又担任过汉阳造纸厂厂长、湖南造币厂厂长,还集资开办过一家炼锑厂。曹典球创办文艺书院,后来又创办文艺中学。
让曹典球名留青史的,其实不是他的纵横政界,不是他的教育义举,也不是他的产业传奇,而是他的护墙壮举。
长沙当时修环城公路,曹典球担任一重要的职位:长沙市政公所总理,直接负责管理和执行环城公路建设。精于实业的曹典球,也应该深知开埠通商、修路拓城对于城市发展的长远意义。但当修马路与毁城墙两个砝码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时,生于斯、长于斯的曹典球,心理的平衡慢慢倾斜了,他无法再向前迈开修马路而毁古城的步伐。在多方奔走、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这位47岁的中年汉子终于忍不住了,由听令者变成了抗令者,毅然决然使出了誓与城墙共存亡这一招。
这一招,终于留住了一堵墙。当年8月,这里被辟为市民公园,这是长沙市的第一个市民公园。1932年,这里又建立了长沙首个儿童健康公园,时任长沙市市长的何元文,还特意写了一副既有童趣、又有深意的长联:“何云童子无知,但看攘往熙来,尽是天真活泼;须识后生可畏,等待名成业就,毋忘园里嬉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过古稀之年的曹老先生,有次登临天心阁看菊花展,看着眼前的人流如潮、笑声阵阵,遥想当年自己的挺身而出、孤身奋战,不由百感交集、老泪横流。感慨之时,他当即赋诗一首:“高阁何由得此名,清初明代尚纷争。天心哪得人窥见,地骨应同岳构成。新植黄花无瘦损,分流碧浪示和平。忍思少壮登临日,狂笑翻催老泪横。”
天心阁的古城墙可以作证,霸得蛮的韧劲,一直深植在长沙人的精神血脉之中!
原标题:天心阁上最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