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宋城》书写宋城的归霞与曙光

宋城是一个历史名城符号和独特文化现象,它来而有自,上承秦汉唐;它传承有序,下启元明清。

历史上,强汉之城恢宏,盛唐之城壮丽,富宋之城锦绣。中国几千年建城史中,不同时代的名城“各美其美”,而宋城却独具一格、璀璨夺目。

何谓宋城?一是城市存有丰富的宋代历史文物和建筑遗存,二是宋文化至今对城市发展仍有深远影响。二者缺一不可,前者体现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后者则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本书选取的20个代表性城市,是天下宋城的一个缩影。尚未全面,略窥一斑。

有宋一代,无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特殊,又盛极一时的时期之一。正如宋史大家邓广铭所说:“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经济上,放松“重农抑商”政策,建立了检校库、抵当所等官办金融机构,并发行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税收亦成为国家财富重要来源,农耕古国迎来了商品经济时代。据推测,北宋的GDP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约1/5,也有人认为可能更高,虽然数据测算有差距,但其经济发达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很长时间里都保持了社会安定、农商活跃、百姓殷实,富宋的称谓当之无愧。

政治上,庆历新政、熙宁变法等深刻改变了宋代政治格局,也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进提供了鉴戒;科举制完善发展,让官僚政治取代士族政治,并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很少再出现大分裂局面;与其他朝代多实行思想禁锢政策不同,宋代私学兴起、理学昌盛,政治开明和思想包容可圈可点,令不少人为之向往,就连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都对其赞赏不已。

科技上,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比欧洲早了400年,指南针和火药也得以改进并广泛应用;苏颂、韩公廉等人发明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李诫所著《营造法式》集历代建筑之大成,是我国存世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秦九韶的《数书九章》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精髓,代表了中世纪世界数学研究的主流和最高水平,正如数学家梁宗巨所说:“那时欧洲漫长的黑夜犹未结束,中国人的创造却像旭日一般在东方发出万丈光芒。”

文化上,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的文豪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以绝世才华照亮了大宋星空;关学、濂学、朔学、洛学、蜀学等诸流派各领风骚、交相辉映,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苏黄米蔡”的书法、宋代的五大名窑……宋人的美学理念更是将中国艺术推向历史巅峰。历史学家陈寅恪无比慨叹:“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的确,放在大历史观的视域里,用现代视角重新审视,宋代的这一系列变革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称得上是划时代的,以至于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了“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是近世的开始”的“唐宋变革论”。需要看到的是,正是这些变革,造就了横亘古今、无比蓬勃的大宋,从而孕育出一大批千古流芳、享誉中外的宋城。

北宋时期,汴京(今开封)作为都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其规划管理水平首屈一指,市场、工坊、书院、寺庙等生活文化设施完备齐全,人员往来频繁,商贸活动兴盛。散文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述道:“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进入南宋,都城迁至临安(今杭州),其迅速崛起为王朝中心。新都以迷人的景色、活跃的贸易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和艺术珍品。诗人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有“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的诗意天堂苏州,“上连牛斗横天阔,下带江淮据广平”的大运河原点扬州,“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的海贸中心泉州,“八镜台前春水生,涌金门外万舟横”的江南望郡赣州,“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的“三苏”故里眉山,“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海岛之城儋州等。

那么,宋城在营建上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深稽博考、潜精研思呢?这就需要从时间之轴和空间之轴两个维度,对其历史坐标作一个清晰的梳理和研判。

从纵向时间之轴看,在整体规划上,宋代进一步凸显了城市中轴线的作用,尤其是都城更是以此为主脊和轴线,两侧建筑均围绕中轴线形成较完整的礼制序列。同时,与隋唐时期格局不同,宋代逐步形成以宫城为中心、外围设内外城的规制,此后的金中都、元大都、明南京城和明清北京城,均沿袭了这一传统。在布局设计上,宋代打破了封闭的“里坊制”格局,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开放性街道,严苛的宵禁制度也趋于人性化直至取消。在建设理念上,宋代更加注重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倡导因山就水、因地制宜、因势而筑,将河湖水系、给水排水、漕运系统以及园林绿化等纳入全局一体谋划,这一理念在后来的明清北京城营建上,得到了绝佳的发挥。在功能定位上,宋城兼具多元化、综合性特征,往往集政治、商业、生活和军事等功能于一体。在建筑风格上,相比秦汉的恢宏朴拙、盛唐的雄浑庄严,宋代建筑语言愈发写意自然,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突出了意境之美和装饰效果,使宋城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存在。

从横向空间之轴看,在城市规模上,同时代地球另一端的西欧仍处于封建割据时期,“新兴城市”刚开始萌芽,伦敦、巴黎、威尼斯等名城人口尚处在10万上下。而宋代则造就了彼时世界上唯一一个百万级都市,并有多个10万级以上城市。在规划管理上,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多带有“自发性”特点,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街道脏乱、民居破旧,堪忧的卫生环境甚至导致了传染病大流行。而宋城营建则遵循必要的礼制秩序,又兼顾住宅区与商业区等错落有致的灵活性,更便于有效规划和管理。在建筑特征上,基于各自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等因素,西方建筑多采用石材,也不同程度体现了理性逻辑、个体意识和宗教信仰等内涵,无论是罗曼式建筑、中世纪教堂,还是哥特式、拜占庭式建筑均是如此。而宋城则集中彰显了中国古建筑的特征,强调群体意识,推崇“天人合一”,讲究左右对称,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材,斗拱、榫卯也开始广泛应用,建筑文化和艺术形式均自成一脉。

繁华落尽,云卷云舒。“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在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一词中,多少个王朝的荣光与挽歌,都付于夜半渔翁的歌声。而小阁之外,一幕幕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一幕幕国仇家恨、贞元会合,都在历史的潮起潮落中泛起波澜。前有“靖康之变”,后有“崖山之战”,两宋凋零的朱颜终究无法逆转,而未被硝烟尽毁的宋城则注定留予归霞。正是这一抹不灭的归霞,让一座座宋城保存了跨越历史周期的力量,迎来又一轮曙光,循环往复,蝶变重生。

诚然,知古是为了鉴今,思来路并非回老路。究竟应以什么样的科学态度来看待历史文化及其遗产?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必须戴上两副眼镜,一曰“历史”之镜,二曰“辩证”之镜。事物从来不是孤立存在、单向度演进的,均离不开其所处历史时代和社会主客观条件的综合影响,厚今薄古、竞今疏古不行,尊古卑今、以古非今亦不行,这就决定了看待历史文化及其遗产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而应当平视。同时,历史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复杂多样的,往往是先进与落后并存一体、智慧与愚昧兼而有之,不能不辩证分析、一分为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的代表优秀文化形态的要保护传承,不好的带有落后腐朽因素的要鉴别剔除,这就是扬弃。

千年一眼,说不尽宋城烟云;一眼千年,道不完沧桑巨变。吹呴呼吸,吐故纳新,昔日的污垢灰尘历经岁月风雨已然冲刷干净。在扬弃进程中,能够把印迹留住,并不断孕育新生的,谓之不朽。在开封,宋代州桥遗址充盈着浓厚的历史沧桑感和文化韵味,这不仅是历史遗迹,更是思接千载、诉说古今巨变的活化石。在杭州,“老市长”苏东坡走遍西湖山水,以诗词歌赋颂扬这里的秀美,也解决了西湖淤塞等民生难题。在景德镇,这个由宋真宗赵恒赐名的“瓷都”,如冰似玉的瓷器承载了宋人的匠心独运和对美的极致追求,仿佛每一缕窑火中都跳跃着那个时代的脉搏。在福州、吉安、九江、黄冈、潮州、惠州、定州等地,也都十分重视宋代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并把宋城作为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和特色风貌。这样的城市,真正无愧于宋城这一雅号。

新时代新征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事业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为什么保护传承”“保护传承什么”“怎样保护传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始终坚守在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的一线和前沿,倪虹部长在《求是》杂志撰文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持续在真重视、真懂行、真保护、真利用、真监督上下功夫,科学处理四个关系,扎实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一个城市的文脉和割舍不断的乡愁。对待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物、建筑遗存等,需要确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把其当作城市的最大特色和最具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保存着宋代以来的里弄街巷肌理格局,是莆田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当地多措并举开展整治修缮,留住街区原住民,保存街区烟火气,做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

——保护与民生的关系。传统街区、古建筑既是历史文化的鲜活物质载体,也是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要把保护工作与民生改善结合起来,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环境,让居民住得安心、住得舒心。绍兴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为解决周边居住环境较差问题,实施了架空线入地、增设室内卫生设施、地下管网改造等举措,既保存了历史风貌,也增进了民生福祉。

——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打动人心的才是美,穿越时空的才是韵。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拆旧建新、拆真建假,也不能围而不修、修而不用,而是要护好根脉、留住韵味,让这些资源活起来、用起来,给百姓带来实惠。正定连续实施古寺群落修缮、阳和楼复建、荣国府周边环境整治等传统风貌恢复提升工程,将古城保护和活化利用融合起来,促进了文旅产业发展。

——单体保护与整体保护的关系。对于历史文化遗产,必须有系统完整保护这根弦,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还要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抚州金溪在注重修缮古桥、古巷、古井、门楼、祠堂的同时,也对集中连片传统村落实施整体保护,实现了历史风貌和生活环境的系统保存、全面改善。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唯有历史;没有什么是无价的,唯有文化。宋城的归霞与曙光,刻画了岁月的年轮,蕴含着古韵与新生。今天,宋城的故事仍在继续,也必将愈发精彩!

原标题:《天下宋城》书写宋城的归霞与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