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效忠,1936年7月出生于陕西临潼。1955年,他作为陕西省农校首届中专毕业生,被陕西省农业厅派遣到汉中农试站(汉中农科所前身)工作。近70载,他矢志不渝,把情和爱都无私奉献给了汉中的水稻科技事业。
搞科研攻难关
1955年,从陕西省农校毕业的张效忠被陕西省农业厅派遣到汉中农试站工作。到达汉中几天后,他被派往勉县下乡。当走到勉县柳树营村头时,他遇到一位大娘坐在田坎上哭泣。一问才知道,原来她家的稻田发生了严重病害,整个稻田大片白穗,损失惨重。这件事使他受到了极大震撼。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解决这个难题,不再让农民遭受损失。
第二年,陕西省农业厅的老师专门在勉县高潮区建立了水稻稻瘟病研究基地。于是,春天,从稻谷下田开始,张效忠便随着老师们下到基地,吃、住在农民家。夏天,在烈日下对病害发生情况、发生规律进行系统观察。秋天,到各县发病区进行大面积调查和比对。冬天,回到所里对大量调查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制定防治方案。就这样,3年后,他们终于摸清了稻瘟病在汉中地区发生、流行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特别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案和意见,并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20世纪50年代,他首次在汉中发现、鉴定确认了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危害,及时在《陕西农业科学》上作了报道。该报道被南京农业大学方中达教授在其专著《水稻白叶枯病》一书中引用并列为参考文献。他还参与研发生产出了控制白叶枯病流行的“敌枯双”农药,有效控制了病害的蔓延。他撰写的《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一文,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上世纪60年代初期,汉中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2419等已丧失对条锈病的抗病性,致使条锈病流行。对此,他带领同事们设置品种抗性变异观察圃,在系统观察记载的同时,又深入病区进行调查,最终通过试验筛选出了对口农药“粉锈宁”。
1989年春,时任汉中地区农技站站长的他带领一批科技人员到城固县,负责30万亩水稻的种植技术。通过查资料、访农户、找问题,一个以“三扩”(扩大用种量、扩大秧母田、扩建两段育秧温室)、保“三增”(增苗、增穗、增粒)为中心的水稻增产技术实施方案很快在全县水稻生产区实施。加之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培训和巡回检查指导,当年年底,该县30万亩水稻平均亩产由上年的467公斤增至503公斤,超额完成了承包指标。在他领衔承包的两年中,该县水稻平均亩产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此外,在担任汉中地区农技站站长的10年间,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杂交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汉中盆地中晚熟杂交稻亩产700公斤栽培技术研究》《汉中盆地稻麦亩产吨粮技术研究》《名优水稻品种选育》《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保障汉中市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退休后谱新篇
1998年12月,张效忠退休了。但作为一名农业专家,他又全力投入老科协的工作之中。
随着粮油规范化栽培技术在汉中普及应用,他及时提出了发展优质稻的建议,并积极参与实施。通过考察、引进、试验、筛选,确定“两优培九”“武香988”等适应汉中生态条件的优质稻米品种,推广种植,深受广大农民的喜欢,一度成为汉中优质米的代表。与此同时,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他积极引进“印棉素”“宁南霉素”等绿色生物农药,广泛在粮食、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茶叶等作物上使用,受到汉中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仅2012年,汉中全市累计使用面积就超过3万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近年来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的现象,他又带领农专委的老科技工作者投身于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引进、试验筛选出适宜汉中机械化生产的水稻品种。还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示范基地合作,开展水稻机播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施肥、机械收获等应用研究,探索栽培技术与机械操作的良好配套应用。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和示范验证,从累计示范的2700余亩水稻情况看,平均亩产达60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700公斤以上,单亩节约成本近300元。他将成果编撰成《汉中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并印刷4000余册发给农民,为推广该技术提供支撑。
张效忠还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研。先后撰写《关于当前汉中市农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建议》《对汉中农业产业化经营几个问题的思考》《对“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思考和建议》等调研报告10余篇。这些报告大都在《汉中经济》《汉中科技》《汉中农村》《汉中农业》上刊登。有的还作为送阅件送达有关领导和部门,为政府科学决策起到了积极作用。
辛勤耕耘结硕果
张效忠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但受到了同行的信任和尊重,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自1978年以来,他先后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8项,汉中市政府和陕西省农业厅科技成果奖11项。其中,由他主持完成的《汉中地区杂交水稻试验示范推广》项目获1979年陕西省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杂交稻规范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获1990年农业农村部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汉中盆地杂交稻亩产700公斤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获1993年度陕西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此外,他还先后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汉中市十大科技明星”“全陕西省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原标题:张效忠:潜心问“稻” 科技助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