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水面上各种水生植物铺陈。
绿的叶,红白的花,清风拂过,水生植物们轮番登场,水面成了舞台。
在包公祠香花墩附近,大片的包河水面铺满了荷花。
因为开在这里,开在包公身边,人们不叫它荷而称它为莲,意在“廉”字。合肥人都说,包河是包家河,包河的莲是包公廉的象征。据说包河里的藕是无丝的,这自然是寓意着包公的“无私”。其实,至于包河的藕到底是不是无丝,合肥人可不去较真,他们只是率性地将“包河的藕——无私(丝)”纳入地方歇后语。
“出淤泥而不染”,在文学经典中,莲永远地坚守着一份廉、一种高洁。
荷的作用,不仅仅是扮靓夏日的水面,藕,才是它最厚重的馈赠。或煨、或炖、或炒,藕是夏日家常菜的主角。在合肥庐江,有一种别有风味的藕——花香藕,它是当地人这个时节最佳的食物。选取新鲜的花香藕,洗净,取中间最肥壮的一段切成薄片,装盘。这种不经烹饪的美味,全凭过硬的味道,征服食客的味蕾。
水面的舞台上,还有芰的蓬蓬勃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其叶支散,故字从支。其角棱峭,故谓之菱,而俗呼为菱角也。”它的植株浮于水面上,叶向四周铺展,展示出一种轻盈而坚定的美。它的果实有角,非常“棱峭”,故被称为菱角。
关于菱角,中国古代有一则有名的故事叫《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菱角长于水中,北人却说其长于山中,显然是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北人食菱》故事中的菱角被寄寓了一种讽刺,流传至今。
其实,荷也罢,芰也罢,它们浑然不知历史与故事,毫不在意人间的品评与解读,不过是顺着季节的轮转,在时间的河流上恣意生长。
水面成了舞台,人们看到了其间许多的热闹。而植物呢,一味地扎根于人们看不到的水面下的淤泥中,沉默而用力地生长。
原标题:水面成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