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换石油、用煤炭做医用骨钉、从宇宙中寻找终极能源……请开始你的想象!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五集纪录片《能源浪潮》开播,生动呈现国资国企超级工程、尖端科技、先进装备。小新将这些硬核能源重器摘编整理为3辑报道,今天为您带来第3辑《二氧化碳换石油、用煤炭做医用骨钉、从宇宙中寻找终极能源……请开始你的想象!》

太阳能晚上也能发电?盐穴如何变身“充电宝”?医用骨钉原材料竟是煤炭?地下2400米,人类期待的终极能源究竟在哪里?

“捕碳高手”在这里,二氧化碳还能换石油!

“碳减排”中的“碳”指的就是地球上无处不在的二氧化碳,太多太少都不行,如何做到动态平衡,科学家们开启了新的探索。

CCUS是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碳、捕集、利用、封存。它被形象地称为“碳捕手”。这是科学家在能源浪潮中探索的一项硬核集成技术。

CCUS的逻辑是,既然无法避免二氧化碳产生,那么是否可以将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埋到地下,从而避免碳污染。

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攻坚团队正在成为“捕碳高手”,把化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埋进地下油层的通道,“挤”出更多石油,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随着二氧化碳被注入地下,岩层中的原油被挤压出来,二氧化碳完成驱油的使命,同时,它也被永久封存到了地下,减少了大气中的碳排放。

煤炭“洗白”之路!医用骨钉竟是用它做的?

科技的力量不仅减少了碳的排放,它甚至直接让煤炭变身,“黑煤”变“白煤”。

国家能源集团的一座新型化工厂里,乌黑的煤是原材料。

在这里,煤被压成粉末,再加水变成水煤浆,流动的水煤浆燃烧效率更高,而污染排放更低。把水煤浆送进汽化炉燃烧,元素重新组合,变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加入催化剂把它们点燃,碳元素被分离出来。

不同的催化剂作用下,乌黑的煤变成了透明的液体。再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结晶成固态颗粒。

最终,“黑煤”经过科技的洗礼,变成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PGA(聚乙醇酸)

PGA是材料界的“稀有物种”。几乎具备塑料的一切性能,还可以完全无害自然降解。根据PGA的不同性质,利用生物相容性可以将其制成手术缝合线、骨钉、支架。

PGA的机械强度很高,可以制作机器部件,在特殊场景下使用。它还可以替代塑料,制作可降解的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

这个从煤变身而来的珍贵材料,正在做大规模生产的科研攻关,中国的科学家正在煤化工领域继续寻找突破。

硬核装备加持,现代化煤矿实力超乎你的想象!

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一座煤矿里,职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9岁,这群争相到一线去的年轻人中,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最高。高科技的智能化作业,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

中国第一个长450米的智能化采煤装备,有国内最大的采煤机滚筒,携带66个采煤刀头,犹如坚硬的巨齿钢牙。齿轮转动,1秒钟,就能开采1吨煤。

地下400米,采煤机不断向前掘进,这一切都是在地上的中控室里远程操控完成的,这是一座5G支撑的高度智能化矿井。

智能化采煤,人与机器充分配合,这是过去传统煤矿从未有过的安全与高效。

在这里,现代化的能源装备可不止采煤机。

世界首套护盾式掘进机器人,100多米长的身躯像一条钢铁巨龙,在地下煤层穿梭,钻出一条条巷道。这个方形盾构机,盾体上下两层,通过内部液压油缸的伸缩,交替运动,起到支护作用的同时,向前拖动掘进。

另一边,在国家能源集团神延煤炭西湾露天煤矿里,也有“巨无霸”的智能化能源装备的存在。

这辆国产矿用自卸卡车,高7.2米,仅车轮就有两人高,像一幢移动的高楼。一车载重230吨,相当于重载列车四节车皮的装载量。

无人驾驶技术,让繁忙的车队井然有序。

在无人驾驶管控平台,工作人员像玩游戏一样,一个人就能指挥10辆车,轻松驾驶。一天下来,几十列煤炭专列就已装车运往全国。

向2400米深处寻找,人类期待的终极能源究竟在哪里?

四川凉山锦屏山隧道中部地下2400米处,有一座现实版“地下城”,它是世界上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

科学家们正在这里进行着一项神秘而伟大的工作,他们在寻找暗物质和中微子。暗物质,简单来说,就是宇宙中不发光的物质。而中微子,则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的最小粒子。

寻找暗物质存在的证据,对于人类理解宇宙形成、探索宇宙本源至关重要。看不见,又真实存在的暗物质,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超级能源”。

要找到它们的前提条件,是需要一个“超净”的环境,隔绝宇宙射线和各种辐射的干扰,而一条水电工程的隧道,意外通向了这项前沿科学的研究。

在四川西部的崇山峻岭中,国投集团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将锦屏大河湾截弯取直建设锦屏一级、锦屏二级两座世界级水电站。

2008年8月,连接两座电站的锦屏山隧道贯通,隧道长度17公里。正在寻找暗物质研究场地的科学家们快速联系到了雅砻江公司,希望利用锦屏山隧道的绝佳条件开展研究。

深藏于山体覆盖厚达2400米的“极深地下”,这里的宇宙线通量只有地面的一亿分之一,成为了建设地球最深实验室的最佳场所。

深地对科研是优点,但对工程建设却是挑战。

中国建筑正在施工实验室二期。他们创新使用10层复杂结构,将岩石产生的水和氡气屏蔽在实验室之外。所有设备、材料均特殊定制,做到辐射最低,以保障未来科学实验的精度。

地球很小,宇宙很大。如今,科学家们正在这里探测宇宙的微声。或许有那么一天,能源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问题,人类已经在另一个维度上思索未来。

新技术

新材料

新装备

新能源

…………

身处浪潮之巅的能源

正扮演着更多的角色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中央企业将以更大力度

推动中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能源浪潮正在到来!

原标题:二氧化碳换石油、用煤炭做医用骨钉、从宇宙中寻找终极能源……请开始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