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彤代表:破除机制障碍,护航人才成长

“给你分享一条几年前的微信消息。一位研究自闭症的科研人员发来的,你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一见到记者,就打开微信页面微笑着说。

“我们的自闭症辅助诊断模型申请专利了!”微信那一头,科研人员的喜悦之情快溢出屏幕。伊彤回复道:“这件事挺难,但是有意义。坚持做啊,只要你们还在做,那些孩子就有希望!”

“这位科研人员在国内科研机构的从业时间短,没有国内的专业技术职称。但清华大学看中了她的专业能力和专业领域的从业经验,专门将她引进重点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这才有了现在的研究成果。”伊彤介绍。

她表示,北京正在出台更多政策,旨在破除一些长期存在、相互掣肘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与动力,为科技人才的发展保驾护航。未来,类似这样的人才有望直接进行职称认定,承担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不久前,北京新颁布实施的《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充分体现了北京的全球视野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

《条例》在创新人才认定和国际开放合作方面亮点频出。比如,制定急需紧缺创新人才目录,支持在京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完善经费跨境使用和管理机制等。

“这些条款都很好地回应了近年来各创新主体和专家学者的普遍关切。”伊彤说,简化国际科技组织落地手续,能有效提高国际科技合作的效率;完善科研经费跨境使用和管理机制,有望加快跨国科研成果的形成和转化等。

她表示,《条例》是一部具有重大改革精神的地方性法规,在北京科技创新法治体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法治环境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它将有效提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条例》中有关创新人才认定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条款令人振奋,对于激励不同类型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投身科创中心建设是极大利好。”伊彤说,《条例》在国际开放合作方面,通篇突出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国际”定位。期待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实施细则,使《条例》的各项条款尽快落地见效。(记者华凌)

原标题:伊彤代表:破除机制障碍,护航人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