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写作,寥寥几笔文字,就可以呈现一份况味,一份大美。
很庆幸,自己在诸多媒体发表文章,若干作品入选中学课本、阅读资料和语文试题,也出版了文学专辑、学术专著;先后承担了中共二十大、全国两会、北京冬奥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题任务;《大公网》为我开设《小米文旅秀》专栏,但个人还是觉着写作应通过模仿、借壳、参照、创造等方法,依葫芦画瓢,循序渐进,学深悟透。
作家二月河,在许多人心中是传奇式的人物。他笑容可掬,其“帝王系列”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被世人称为“落霞三部曲”,多次搬上荧幕,引起极大反响。事实上,二月河从小就有着鲜明的个性,从不按常理出牌,洒脱随性。他父母那时候工作非常忙碌,调皮的个性没少让老师头疼,但也无可奈何。谁也想不到,他长大后居然成了大作家。
2007年我在黄河电视台实习,其间采访了二月河,当时的新闻题目就是《倾听二月河》,我专程请教二月河写作的窍门。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杀鸡用牛刀。”这听着似乎没有头尾的话让年轻人有些不明所以。二月河进一步解释道,一个人想要创作出好作品,就必须要全力以赴,打足十二分精神,心无旁骛地做这件事情,必须用杀牛的勇气,去拼搏,去面对,不退缩,不放弃。
他读了不少书,知识面很广,特别对清史研究颇深,为写康、雍、乾巨著打下了厚实基础。历史上许多著名文人,知识面都很广,琴棋书画无一不通。二月河说写作有“三气”。一有少许才气,不足为恃;二运气尚可,值得庆幸;三最主要靠力气,能吃苦。二月河写了二十多年,一天写十几个小时,身体力行,用心血和汗水筑造出了文字“长城”,这不正是对写作“三气”最好的诠释吗?
一个人总会有自己的优点,在写作方面,可能天生对文字敏感,可能对素材把握准确,但这不足为奇,只能说是运气,可以有些许的自傲。但这些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是不足以支持写作这条大路的,何况写作是一辈子的事情。最主要的,是靠自己的努力,靠力气,靠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写,不断修改,让自己走在写作路上,脚踏实地,才能春暖花开。
不同类型的文章,有着不同的写作核心和要点。我认为,文学创作突出人物塑造,场景描写,线索埋设,情节构思,意象表述,情感表达。学术文章重在观点明确,假设合理,论证有效,有理有据。新闻文稿注重角度新鲜,标题吸睛,客观真实,话题性强。职场写作更强调沟通顺畅,数据支撑,逻辑清晰,意思直白。
我从没有正规学习写作,资历尚浅,自身文化程度不算高。写作上仅仅有点微弱的天赋,或者说是喜欢。至于运气,就是遇到好老师,给我帮助和指导,不迷惑,有鼓励。再有就是持之以恒地坚持。从最初写一篇文章要几天,到现在的游刃有余,我一路摸索着走来,从不觉得写作会有什么捷径可走,唯有多读,多学,多写,多练。我下的苦功对别人来说也许不足为奇,但对我来说是一生的财富。
写作没有客观标准,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系统的方法体系,拥有高超写作技能的人,一般都会通过大量的阅读,经过刻意的训练,依靠自身的悟性,认真琢磨和体会,洞察出写作的奥秘。每每想起二月河先生说的写作“三气”,联想到自己,顿时觉得如沐春风。是啊,二月河打小并非天才,但依旧在创作上声名鹊起,凭的不就是坚持的力量吗?写作需要练习,贵在坚持,在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沉淀,学会转化,学会兼收并蓄。把体会沉淀为认知,把方法转化为技能,把思想内化为境界,形成不断精进的正向循环。
原标题:写作的才气、运气和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