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猫冬”变“忙冬”

新华社长春12月6日电 近日,东北黑土地迎来寒潮天气,气温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但在越来越多乡村,农民们没有“猫冬”在家,而是在温暖的蔬菜大棚里摘菜、育苗,为当地蔬菜供应忙碌着。

走进吉林省德惠市大房身镇梨树村的礼德家庭农场,这栋400米长、面积比一个足球场还大的蔬菜大棚温暖如春,4万余棵白菜满目翠绿。在大棚一旁的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将一片片白菜叶整齐叠放,打包装箱。这些蔬菜将供应给德惠、长春等城区各大超市及饭馆。

“这个季节用于制作饭包的白菜叶十分畅销,一片白菜叶就能卖几毛钱。”该农场负责人张礼德说,这几年本地产的冬季新鲜蔬菜十分畅销,这栋“超级大棚”年收入达10万元。

过去在东北,这个季节正是农民秋收后的农闲时期,一些乡村的蔬菜冷棚也因气温低而不再生产,冬季蔬菜供应主要依靠冬储菜和从其他省份采购。如今吉林省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为达到一定标准的蔬菜大棚给予补贴,并推广“村集体+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引导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建设大棚,集中打造“一村一品”,不仅帮助当地拎稳了“菜篮子”,也让农民鼓起了“钱袋子”。

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梨树县,如今也成为东北重要的蔬菜供应地。在该县王家园子村,这里建有1400余栋蔬菜大棚。这几天,该村的蔬菜种植合作社正将购买的茄子苗、西红柿苗移栽到大棚里,赶在春节前后上市。“一年可接连种三茬菜,能做到全年不撂荒、四季有蔬菜。”村党支部书记王彦说,依靠棚菜经济,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据了解,吉林省蔬菜种植规模超过300万亩,产量超1300万吨,拥有30亩以上规模设施蔬菜园区60余个,冬季地产新鲜蔬菜自给率突破12%。(记者薛钦峰 唐成卓)

原标题:黑土地上“猫冬”变“忙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