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凌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架灯火通明,宛如绽放在无边大漠里的一颗明珠。
这里正在进行神舟十六号发射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从5月29日晚11时起,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空间应用中心”)高级工程师陶新和同事们就根据指令在此等待。他们要把此次载人航天应用系统的第二批科学实验单元送入发射塔。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陶新一边兴高采烈地说着,一边和同事们推着实验物资车往前走。
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将通过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上行5项生命科学实验项目的实验物资,总重量约23.6公斤、体积约95升。其中第一批两个实验项目的物资已于5月27日送入发射塔。
当陶新和同事们把第二批物资交付至塔台时,时间已是凌晨4点多。此时的西北大地浓夜渐褪。不过,这还没到休息的时候。他们仅在返程的车上打了个盹儿,到宿舍略做休整后就向东风航天城问天阁赶去。
5月30日凌晨4时50分,问天阁门前的马路上已经排起数十米长队。人群中有人拿着小国旗,有人手持鲜花,大家随着队列慢慢向问天阁圆梦园广场行进。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将在这里举行。
5月30日早晨6时42分,天蒙蒙亮,伴随着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影的出现,全场掌声雷动。
逐梦航天,这是许多人的梦想。成为一名航天员并不容易,景海鹏已先后参加过3次载人飞行任务,创下中国人飞行次数最多的纪录。为了参加这次任务,过去7年,他始终保持着一名航天员的习惯:每天600个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上千次跳绳;70多本手册指南、成千上万条指令烂熟于心……如果因为其他工作耽误训练和课程,他一定会找时间补课和加练。
他希望和新一批年轻战友一起将个人的飞天梦融入祖国的航天梦、强国梦。
“航天员们的出征现场令人热血澎湃,我们的实验样品就靠你们了。祝你们凯旋!”空间应用中心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在朋友圈里分享了此时的所见所感。
随着天光放亮,人们的焦点开始转向卫星发射场。
“10、9、8、7……”5月30日9时31分,人们跟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现场总指挥的倒计时口令一起呼喊着。“砰!”随着一声巨响,大地震动,火箭底部喷出火焰,飞船被抬升了起来。火箭越飞越快,眨眼间就变成一个银色亮点,最后隐没在云层深处。
古有大漠孤烟直,今有大漠飞船起。发射的这一幕震撼人心。
谈起这一时刻的感想,空间应用中心总体质量主管陈曦告诉记者,是祖国托举着自己的航天梦,她希望高质量完成每一项工作,确保任务顺利实施,为科技强国、航天强国贡献一份力量。(记者冯丽妃)
原标题:难忘今宵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