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车村距晋城市区37.7公里,位居 “与天同党”的上党地区,俯瞰中原,因其地理位置重要,称其为“晋南屏翰”,过去俗称星轺驿,是古太行道的一个重要驿站。光绪《凤台县志》载:“星轺驿,城南六十里,距关南十五里。即拦车镇,又名狼车。《金志》:‘晋城镇二:周村、巴公。’旧又置星轺镇曰拦车,以北十五里有孔子回车庙。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设把总一员,今设巡检司,兼管驿丞。”
星轺驿作为古代通商大驿,曾经迎来送往过不计其数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自金代的李俊民的《过星轺驿》、到明代刘龙的《星轺驿和于少保韵》,于谦、吴骃的《登星轺驿楼》,再到赵执信的《发泽州宿星轺驿尽日行太行最深处》,近百首诗词记录了拦车村星轺驿历史长河里的众多信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拦车村那些早已埋入历史烟尘中的往日风光。
据拦车村老人回忆,拦车村旧时除了驿楼之外,还有五阁六庙和东西两个文、武衙门。文衙门在村中段街东,清雍正六年后,在此设泽州府同知署。武衙门与文衙门相对,距衙署东南里许设有演武场,是署衙官兵的教练场所。辛亥革命以后,在武衙旁建一厘金局,设厘金官一人,下辖十数名税收人员,负责出入境商品的税收工作。据《晋城市税务志》载,这是山西最早的三个边界税务机构之一。
历史上拦车村曾经非常繁华,据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郡庠生韩识荆的孙子韩定安记述,村中原有街道南北笔直贯通,宽有八丈、长足三里,主街东西两侧多是一、二层小楼房,朝街对开。全街密布骡马店、留人小店、百货店、药店、小饭铺等,来往客人随时可以用饭,休息。若遇唱戏、庙会时,人流熙攘,热闹非凡。
而拦车村星轺驿的来历,缘于天节八星主使臣之传说,古时君主的使者称为星使,而星使所乘的车子即被称做星轺。以星轺名此驿镇,更是显示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
拦车村现存重要的历史建筑有成汤庙、文庙、关帝庙、文武衙门等。
成汤庙。俗称汤帝庙。由上、下两院组成。上院有建筑六十余间,正殿中央祭祀汤帝,前方有拜殿,左右有辅殿,东西有几间厢房。下院有戏台、倒座。倒座左右设看楼,舞台两侧有耳房,其中东南角耳房为三层,里面供奉着文昌帝君,故称文昌阁。庙内原有三株千年古柏,石碑八通。村民俗称308通碑(即三株古柏树八通石碑)。但因民国期间一场大火,其中两棵树已被烧毁,另一颗也被村民用作房屋大梁之用。
关帝庙。位于村中段,创建年代不详,总占地面积为1680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山门、献殿、正殿,两侧有东西看楼、配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顶。庙内还存有解放初期搭建的戏台。
魁星楼。拦车村古时经济繁荣,民间的文化气氛十分浓厚,村民利用星相学中的魁星(北斗七星中构成斗星的第四颗星,古代神话中这颗星代表了掌管文章盛衰的神)的寓意在村南街阁外的西南角方位修建“文庙”一座,东南角方位修魁星楼一座,以此祈盼保村里文化兴盛不衰。
魁星楼位置原为星轺驿楼,清朝年间,因驿楼建于卧龙腰处(因星轺驿形式远望像一条龙卧在山间,故称此处为卧龙腰),被说因影响风水而拆毁,并在原址上建了一座魁星楼,即今中学所在地。魁星楼为木结构,始建于同治年间,楼高三层,楼内设有转梯可以上至顶层。外呈八角围檐立柱,楼内四周镶嵌多通名人诗碑,只可惜此楼存在年代不是很久,光绪年间因无人修缮,陆续坍塌,所残留石料碑碣也于民国29年被日军用来修了炮楼,现今唯一完整的部分为:撰有韩愈《上盘谷》诗文的石碑一块。
文武衙门。文衙门,俗称府同知署,位居主街道中间。其中主要建筑有大堂、二堂、内宅、书房、衙役房、拘留所、厨房、客厅、耳房等三四十间。古时是评判民间恩怨,经济纠纷的政府部门。府同知署对面便是武衙门,俗称为把总署营地,是镇压百姓,维护治安之用的部门,其中建筑有有大门、仪门、大堂、屏门、二堂、宅门、内宅、东西厢房和衙役房,在其后院有内堂房,西边则有马厂和马王等军事建筑,共计房屋五十余间。
旗杆元基座。旗杆院已不存,旗杆也仅存基座。但至少说明该院历史上有人中举,但何人中举尚需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