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

上庄村位于阳城县东部,属润城镇,西邻中庄村,北邻东山村,东邻北留镇的郭峪村。庄河穿村而过。村落位于庄河上游,因而得名“上庄”。2008年,上庄村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上庄古村至今约有500年的历史,其名字几经变更。根据清同治《阳城县志》、村中碑文、《王氏正派谱序》、《阳城县乡土志》以及村中历史建筑等推断,村落格局形成于明初。明代上庄与中庄、下庄统称为“白巷里”,这一称谓沿用至清代。白巷里取自“白屋”之意,寓意“青云之志,白屋之人”。随着清朝被推翻,里坊制也被取消。民国六年(1917年),白巷里的名字被废除,遂更名为上庄村。

根据现存碑文,推断出至迟在元代时村内已有人定居,距今约有500年。村中现存最早的建筑是位于中街北侧的北庵庙。庙内有《金妆太清诸神像并补修二卧碑记》,云:“吾邑崇仙庵,代不可溯,元道士夷然子实重建之漏……明万历四十二年十二月吉,晋进士邑人笔洞居士王徵俊谨记”。碑中所记“崇仙庵”即是北庵庙。但笔者仍有疑问,碑文写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46年),据元末(1368年)近300年,“元道士……重建”的真实性仍有待考证。

元末明初战乱纷起、社会动荡,百姓四处迁移。上庄村王氏在这个时期迁入村内,对村落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根据王氏家谱记载推算,从王氏一世迁入到有年号记载的六世祖王遵(明成化年间),之间相隔五代,共约百年时间。由此推算,王氏一世祖应生活于明洪武年间。家谱中云:“我王氏溯其先自潞安府小石桥始迁可乐山,后乃移居白巷里,而生于斯,长于斯,聚族于斯也,越三百余载……十八世孙道亨谨识。咸丰建元新正月榖旦。”若由咸丰年间上溯三百年,大致推断也应该在明洪武年间。这两种证据都说明王氏迁入上庄应在洪武年间,距今约有500年历史。从那时起,王氏家族的命运就与上庄古村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家族的兴衰也决定了上庄古村落的变迁。

除了王氏,徐氏也是上庄的大姓人家。徐氏第八世徐君焕在明末迁入上庄,后买下参政府的仰山居,居住至今。徐氏的家谱上这样写道:“明中山王之第,洪武廿三年□徐明威将军,太仓州万户侯□□参阅十一世孙守基沐手敬跋,咸丰六年岁次丙辰清河月上浣。”其中“明中山王”是与明太祖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徐达。若家谱所载属实,那么上庄徐氏应是明代开国功臣徐达的后代。若以25年为一代计算,根据徐氏家谱的记载,徐氏在此院内已有二十代。除了徐氏,上庄古村还有茹家、窦家等人家居住。

民国时期,樊氏家族的出现打破了上庄村固有的姓氏家族格局。上庄樊氏以商兴家,自清咸丰年间迁入上庄,传至三世樊次枫时,其产业已具相当规模,包括煤炭业、针纺业、盐、钱庄、当铺等,当时的山西保晋公司等企业都有樊氏股本。樊家代表人物是樊次枫,本名振声,其父樊玉林于清末迁居上庄村。

永宁闸。闸上建有永宁阁。阁分东西两部分,阁西塑关帝圣像,威视阁下古道,阁东塑观世音圣像,手持净瓶拂水慈目注视村庄。现今塑像已经全无,只留下一些壁画彩绘。村民传说,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人打到上庄村,正准备从永宁闸进村,闸上掉下一个大锅盖,日本人也就不敢再向前了。村民都相信是闸上供的关老爷显灵,这一点说明永宁闸具备寺庙的功能。

永宁闸也具备景观楼阁的作用。登上永宁闸,可见庄河蜿蜒而去,远山黛黛,才明白永宁闸拱券上题写的“水远云従”是何种景象。若回看上庄村内,屋顶层叠,街道曲折多致,才懂得“钟秀”为何种气质。若说“钟秀”,永宁闸自身似乎更具备端庄的意韵。闸为下券上屋的形式,总高13.6米,上层房屋宽12.8米,高6.25米,五开间双坡硬山顶,上铺琉璃瓦,内部被分割为东西两殿,分别供奉观音和关帝。下层建筑宽22.6米,券宽7.35米,西侧券高6.32米,东侧券高5.49米。因为拱高且阔,所以券下常有穿堂风,很多村民傍晚无事就坐在拱券下乘凉。若是遇到在拱下纳凉的上庄村民,他们一定会给你介绍拱下的一块带凹槽的青石条,相传是王国光的马留下的蹄印。马倒也未必是王国光的,然而却能说明这里是进村的关卡,曾经人马络绎。

尚书府。尚书府院落位于上庄古村西南角,曾是王国光的宅院。根据尚书府“贡上院”的匾额文字推知,这处宅院最晚修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明史·王国光传》中记载:“隆庆四年……拜南京刑部尚书。未上,改户部;万历元年……三年……五年冬,吏部尚书张瀚罢,起国光代”,可知当时王国光任户部尚书。王氏家谱中并没有直接提及“尚书府”,只云:“次讳国光……公生子六……六讳兆民,廪生。其裔孙即今之牌楼院工上院于檐,作永,作远,大任等是也。”意为“裔孙”来到“牌楼院”“工上院”居住。首先,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后代一般都会住在祖先留下的房子里。其次,上庄老人称尚书府为“工上”。再次,在尚书府内原本有一座木制牌楼,与“牌楼院”相对应。于是可以判断,所谓“牌楼院”“工上院”即指尚书府。现居住于此的是王国光的后裔王永正夫妇。

尚书府是典型的棋盘四院。院落北部是入口门楼,三开间。院落中间南北向道路为对称轴线,东西两边各有两组相对独立的院子。每座单院都是“四大八小”的布局。在两条轴线相交处,原本建造有一座五层的看家楼,是这座棋盘四院的制高点,惜目前只存有一层。院落东南角有七孔砖砌箍窑,保存完整,村民称之为“藏兵洞”。

棋盘四院现仅存留西边两座,西南侧为“达尊堂”院,西北侧为“听泉居”院。东边两座院落均已损毁,东北侧院内房屋在解放后坍塌,仅保留房屋的基座;西北侧即为前文所述“贡上院”,损毁于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