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城概况
武汉有着3500年的悠久历史,有着17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文化教育传播之地、工业发源之地,人文荟萃,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明清时期,汉口享有天下“四大名镇”之一的美誉,汉正街深厚的商业气息和码头文化享誉五百年。1861年开埠以后,汉口相继设立了五国租界,先后有20多个国家在汉设立领事馆。1986年,武汉市被国务院评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历史沿革
武汉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革命传统的城市。与我国其它城市一样,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历史演变,受传统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经济发展及地理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近现代开始,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介入,武汉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从自由发展走向有目标的规划引导,并体现出较为清晰的发展脉胳。
武汉最早的城市建设史应当从距今3500多年前商代盘龙城开始。自汉代以来,武汉三镇曾分别为历代官府治所。历史上的武汉三镇,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皆为分治,各有隶属,很少出现统一治理的局面。因此,其城市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
武昌历史古老,三国时期孙权得夏口后,将郡治移至夏口城,即今武昌。在武汉城市发展中筑城最早的,一是东汉末年“戴监军筑,黄祖所守”的却月城,在今汉阳龟山以北;二是孙权于公元223年在今武昌蛇山(江夏山)筑的夏口城。却月城周围一里八十步,夏口城周围二三里,两城隔江相峙。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定武昌名江夏县。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置武昌军。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设武昌府。武昌历代多为省、府、县或军、路的治所,是著名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冲。
也正是在三国时期,武昌、汉阳开始分治,两城独立发展。后武昌城于唐敬宗宝历初年改筑砖城,明洪武四年再次扩建,城区基本定型。汉阳城则几度兴废,至南宋度宗咸淳十年始新筑汉阳城,城区自此定型。元、明、清时期,武昌成为湖广行中书省、湖广布政使司和湖广总督署所在地,历来为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汉阳成为汉阳府治和县治。汉阳手工业及商业自唐代以后已相当著称,尤其自近代龟山工业区形成之后,汉阳亦闻名中外。
汉口成市最晚,但近代发展很快。民间流传的“五百年前一沙洲,五百年后楼外楼”,生动地描述了汉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汉口自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8年)汉水改道始形成小镇,初置汉口镇,亦称夏口镇。明清时期,汉口镇发展更快,曾与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镇。清末,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纷纷侵入中国,1850年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英国商船开进汉口港,武汉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武汉开埠后,英、俄、法、德、日等国相继在汉口开辟租界,进一步带动了汉口城区的扩大及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至上世纪初,汉口城区规模已超过武昌、汉阳,城市发育成熟,并与武昌、汉阳两城呈“三镇鼎立”之势。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并建制为武汉市。
三、历史文化价值特色
1、优越的地理条件,独树一帜的空间格局。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端,紧临鄂东丘陵地带,丘陵起伏,河湖众多。长江、汉水纵横交汇通过市区,长江两岸龟山、蛇山对望,以“龟蛇锁大江”为中心的东西连绵山轴和南北纵贯的长江构成武汉天然景观轴线和城市骨架,形成“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特有空间格局,三镇独立发展,具有不同的城市职能,在国内外城市中独树一帜。
2、重要的商贸枢纽,家自为俗的市民生活。
借助全国地理中心的优越区位,武汉在古代就成为了辐射全国的交通枢纽,明末清初,汉口已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洋务运动兴起后,民族资本工商业崛起,汉口地区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繁荣的商贸吸引了大批移民来汉,武汉逐渐成为一个五方杂处的热闹都市,移民的生活习俗与本地人的生活习惯杂糅在一起,形成各家不同、多种多样的风俗习性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
3、悠久的历史文化,敢为人先的革命传统。
武汉是江汉流域古文化的发祥地,是楚文化向东南传播的通道,是群雄逐鹿的军事要地,是区域政治文化中心,在辛亥革命、二七罢工、大革命、抗日战争中都是革命党人领导革命、开展革命活动的基地和全国政治中心之一。
4、兴盛的近现代工业,厚积薄发的制造之都。
洋务运动时期,武汉钢铁、纺织、农副产品加工业逐步兴起,工业体系日渐完备,到民国时期,武汉的民族工商业已形成空前兴盛的发展态势。解放后,依托良好的工业基础,武汉钢铁厂、武汉锅炉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昌造船厂、武汉肉联厂、青山热电站等国家重点项目先后落地,使武汉成为当时全国制造业的先锋城市。
5、蓬勃的文教传统,学堂遍布的大学之城。
自南朝刘宋政权扩建郢州城始,武汉地区便逐渐成为了区域政治文化中心,周边的优秀人才均在武汉地区集聚,使得武汉成为了人才济济、文化昌盛之都。近代以来,在洋务运动的风潮下,新式学堂和早期现代学府逐步设立,成为了现代大学的雏形。解放后,依托武汉悠久的文化教育传统,众多高等教育学府纷纷在武汉落地生根,将武汉塑造成了一座书香浓浓、朝气蓬勃的“大学之城”。
6、别致的江湖风光,景色秀丽的鱼米之乡。
古代即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位于湖广中心的武汉,拥有广袤的农田和肥沃的土地,加上江湖纵横,天然形成了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相关历史遗迹如武昌水果湖放鹰台遗址,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斧、石铲、稻谷壳,证明四五千年之前,生活在武汉地区的先人就开始了刀耕火种的文明初探。
四、历史文化资源情况
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一是历史文化街区。武汉市现有列入调查名录的历史文化街区16片,包括《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年)》中的5片历史文化街区、5片历史地段和《武汉市主城历史文化和风貌街区体系规划》中新增的6片传统特色街区,其中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已于2015年被公布为武汉市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
二是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目前,武汉市有经确认公布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2处,经确认公布的历史建筑(武汉市法定名称为“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180处。
三是历史镇村和工业遗产。目前,武汉市已将51个历史镇村和27处工业遗产纳入规划保护名录,其中黄陂区大余湾已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四是不可移动文物和建筑资源调查成果。经普查,武汉市现已将289处未公布为文保单位的历史建筑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其中108处被公布为历史建筑),将181处历史建筑潜在对象纳入规划保护。
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武汉市现有国家、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2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