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

一、城市概况

蓬莱地处山东半岛最北端,濒临黄、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同辽东半岛共扼京津门户,是著名的“东方神话之都、海上丝路起点”,素以“人间仙境”闻名于世。全市总面积1128.6平方公里,海岸线60公里,人口45万。蓬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198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蓬莱市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评定为“千年古县”,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蓬莱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历史沿革

蓬莱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晚期,蓬莱已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蓬莱村里集镇的石门口村采集有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人类股骨、幼鹿牙床化石等。新石器时代先民在此也留下丰富的生活遗迹,已发现刘家沟遗址、南王绪遗址等众多新石器时代遗址。

蓬莱尚存西周时期城址。村里集西周古城面积达30万平方米,周边墓葬群出土文物有铜鼎、铜编钟、玉器等。春秋时期,蓬莱分属牟子国和莱子国两国之地;战国时并于齐国;秦时属齐郡黄县地;汉时属东莱郡黄县、牟平二县地;汉武帝于太初元年(前104年)至此眺望海中蓬莱神山,据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昔汉武帝于此望蓬莱山,因筑城,以蓬莱名之。”

三国时期,蓬莱属东莱郡黄县、牟平地,西晋时期属东莱国黄县地。南北朝、隋以至唐初,俱为黄县、牟平地。

唐贞观八年(634年),属莱州黄县。如意元年(692年)于牟平重置登州,蓬莱镇改属登州。唐神龙三年(707年)登州治所由牟平迁至此地,升蓬莱镇为蓬莱县,领蓬莱、牟平、文登三县。登州治所迁至蓬莱,始名登州城。这是蓬莱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建城,奠定了蓬莱城的基本格局。

宋庆历二年(1042年),登州郡守郭志高沿丹崖山筑起一道沙堤,构成一座城寨,以停泊水军战船,称为“刀鱼寨”。宋嘉祐六年(1061年),登州郡守朱处约组织人力构筑蓬莱阁,后经历代维护修缮,成为蓬莱的标志性建筑。

明洪武九年(1376年),升登州为府,设立登州卫,领一州七县,府城进一步扩大一直延续到清末。同年,出于海防之需,以刀鱼寨为基础,扩建为水城。城门有二,北为水门,是城中小海通往外海的唯一通道,南门为陆门称为振杨门。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城墙改为砖石结构,并增设炮台,在水城内设立水师府,称为“备倭城”。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登州府辖一州九县,达到极盛。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山东巡抚托浑布在府城北、水城东北海滨指挥修筑沙城,与水城、府城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府三城”的古城格局。民国元年(1912),撤府留县,蓬莱县直属山东省。

三、地方特色

蓬莱历史久远,这里的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民俗与民间艺术,历代沿袭。

1、特色民俗

【天后宫庙会】蓬莱天后宫始建于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是中国古代北方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妈祖供奉地。蓬莱人在正月十六从四面八方赶往天后宫,进香膜拜、求签许愿、捐香火钱。

【渔灯节】蓬莱沿海渔民有供奉龙王、海神娘娘之俗,每逢节日和出海前,举行祭祀,摆设供品,焚香膜拜,敲锣打鼓,祈求平安。

【报海市、看海市】古代,偶现于蓬莱城北海面的海市蜃楼,世称“登州海市”,因难得一见,历为天下奇观,长期以来形成了遇海市争相传报、观赏的习俗。

2、民间艺术

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有渔民号子、蓬莱小戏、荆家庄大木偶戏、蓬莱大鼓、梁派大鼓等。民间美术主要形式有面塑、泥塑、石雕、玉雕、贝雕、竹扎、工艺编织、剪纸、书法、绘画、烫画、漆画等,其中蓬莱剪纸较为有名。蓬莱境内流传的民间舞蹈有祭祀舞蹈和烧纸舞等40多种。

四、历史文化价值

蓬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我国古代北方海上交通与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城市,宋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海防战略要塞和水军基地。同时是中国东方神话传说的策源地,至今仍保留着“一府三城”及“山、海、城、阁”融为一体的城市格局,以及水城及蓬莱阁、戚继光牌坊等重要文物古迹,并划定了戚继光故里、万寿、西关三处历史文化街区,公布并挂牌保护了大量的优秀历史建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蓬莱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蓬莱水城及蓬莱阁、戚继光牌坊、戚继光祠堂及戚继光墓、南王绪遗址、村里集城址及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刘家沟遗址、解宋营古城、武霖上水门、于学忠旧居、蓬莱海防遗址、武霖基督教圣会堂、丛良弼故居、南崮山龙兴寺遗址、长裕张氏民居、栾调甫旧居、孙运璇旧居、梁家疃李氏民居、艾山八路兵器厂旧址),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大迟家墓群、河东姜家古动物化石区、无梁殿、乌沟赵家民宅、小十口南街民居、王家祠堂、登州府城墙遗址、安香寺遗址、蓬莱市烈士陵园、袁氏故宅、艾山元代石塔、沙澄故宅),不可移动文物已有433处。

(二)历史街区风貌完好

蓬莱市现有戚继光故里、万寿和西关三个历史文化街区,三个历史文化街区各具特色,风貌完好,保持了原有的街巷、院落、建筑的特色肌理。其中,戚继光故里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面积5.02公顷,历史上是登州府城的中心地带,因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而得名。这里保存着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戚继光牌坊为中心的街坊,以及清朝时遗留下来的院落式民居,历史风貌保存完整,街道保持了历史街巷的空间格局及尺度,民居质量较好,文物保护单位比较集中,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是一处商业文化街区。

万寿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面积约2.21公顷,因街区北侧嘉庆年间的万寿宫而得名。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面积2.03公顷。两处街区内的宅院目前均有百姓居住,生活气息浓厚,街区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街巷的格局和肌理保存相对完整,建筑多为清末民初所建的合院式建筑,充分体现了蓬莱独特的地域特色、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于研究明清山东胶东民居建筑及构筑物及民俗方面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四)传统格局独具特色

蓬莱古城是蓬莱悠久历史文化最核心的空间载体,从唐神龙三年(707年)至民初(1913年)的1200多年间,蓬莱一直是登州(府)治所所在地,盛时辖九县一州,是胶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历经了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最终形成蓬莱登州古城“一府三城”、“山、海、城、阁”交相呼应的城市传统格局,至今古城格局未变,风貌犹存。

“一府三城”传统格局。即登州府内府城、水城、沙城三城并置,这种城市格局在古今中外的城市建设史上独具特色,同时也成为蓬莱古城的标志性风貌特色。如今,蓬莱古城空间格局保存完好,在老城改造建设中始终注意保存古城的文脉,未有大拆大建,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建筑遗存、遗迹、历史街区等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如府城内钟楼十字大街依旧脉路清晰,完好的保留着上水门(登州府城墙节点)等历史文化遗存。蓬莱水城于1982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较好,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军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沙城局部遗址尚存,“一府三城”的独特城市空间格局依旧,特色鲜明。

山、海、城、阁的空间结构。蓬莱南依群山,北揽大海,其独特的地理背景巧妙地将山、海、城三个要素紧密联系起来,构成了蓬莱古城的原始格局。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蓬莱阁建成于丹崖山上。城阁呼应,阁海相依,“阁”这一要素融入蓬莱城市格局,构成蓬莱城市景观格局中不可破坏的骨架,形成了蓬莱“山、海、城、阁”的独特城市空间结构。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蓬莱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已经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八仙的传说),山东省级4项(八仙的传说、蓬莱大杆号吹奏乐、戚家拳、蓬莱阁庙会)。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八仙的传说”以蓬莱神仙文化为主要内容,对中国元代以来的民俗文化以及古典小说、诗歌和戏曲创作有很深的影响,并成为绘画、雕塑、剪纸等民间工艺创作的重要素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