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

一、城市概况

泰州地处江苏中部,南部濒临长江,北部与盐城毗邻,东临南通,西接扬州,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地级泰州市,全市总面积5787平方公里,总人口508万,现辖靖江、泰兴、兴化三个县级市,海陵、高港、姜堰三区和泰州医药高新区,市区面积1567.13平方公里。

二、历史沿革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置晦(海)陵县。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置海陵郡。南唐烈主昇元元年(公元937年),置泰州,取“国泰民安”之义,沿袭至今,时辖海陵、泰兴、兴化、盐城4县。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为县,泰州改称泰县。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江苏省设泰县行政区,辖泰县、泰兴、靖江、东台。

1949年,泰州城区解放,划城区设置泰州市,乡村设置泰县。同年5月,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改称苏北泰州行政区,辖泰州市及泰兴、靖江、泰县、海安、如皋、东台、台北7县。1996年8月,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辖海陵区、泰兴市、姜堰市、靖江市、兴化市。1997年,海陵区、姜堰市、泰兴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设立高港区。2012年12月撤销县级姜堰市,设立姜堰区。

三、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

建在海、江、淮三水高地上的泰州,地处吴楚交汇处,有着得天独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城市发展兴起于盐税,随盐务、漕运的兴废而盛衰演变。州建南唐,文昌北宋,民风民俗源远流长,兼融吴楚越之韵,汇聚江淮海之风,形成江淮平原独具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

1.古城格局保留完整

泰州至今有2100多年的建置史。南唐设泰州后,建城垣、设街坊、挖市河,逐渐成为城市。泰州水系特色鲜明,江淮交汇,落差天成,水系成网,河道贯通,河桥相映,绿树成景,构成了“街河相依、水景相融、水城一体”的特有风貌。泰州城河为人工开挖而成,环绕古城四周,长8.2公里,河道宽窄变化有序,最宽处达200余米,现已逐步演变为具有休闲、文化、生态、旅游等功能的凤城河风景区。泰州古城内仍然局部保留着人民东路依东市河、海陵路依中市河、书院路依西市河和暮春西路依南玉带河的“街河并行”布局格局。鼓楼巷、陈家桥西街、税务街、八字桥街和石人头巷、大林桥南小街、关帝庙巷等历史街巷肌理依然保留。现存泰州城遗址有功能转换并仍然使用的泰州城河,有处于古城东南角土砖质城垣的泰州城墙遗址和排水涵遗址,有海陵路西侧的南水门遗址。

2.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

泰州地方文化类型丰富。独特仅有的盐税文化。泰州于汉初开始“煮海为盐”。宋代更有泰州盐课一度超过唐代全国盐赋总数的记载。现存盐税文化遗址中,有汉代吴王开挖的古运盐河,有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代的税务桥,有林则徐在泰州滕坝前立下的税务告示碑,有以税务命名的居委会和极具古街特色的税务街。重教倡文的教育文化。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思想家胡瑗(公元993—1059年)集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于一身,先后在泰州、苏州、湖州和京师太学执教三十年,从学弟子数千,名臣学者多出其门,被王安石誉为“天下豪杰魁”。其“明体达用”、“经实并重”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极其珍贵的教育遗产。明代后期著名的平民思想家、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先驱者王艮(公元1483~1541年)和以其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在中国哲学、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近三百年来,中国戏剧史上有三位艺术大师出于泰州。著名剧作家孔尚任曾流寓泰州陈庵,呕心沥血、三年写下不朽名剧《桃花扇》,一代评话宗师柳敬亭长期居住泰州打渔湾,梅派京剧创始人梅兰芳祖籍泰州。三位戏曲名人对泰州文化的发展、民俗民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给泰州留下了梅园、桃园、柳园一批人文景观。泰州还是江苏省重要地方剧种——淮剧的重要发祥地。江淮交融的水城文化。自古以来,地处江淮高地的泰州先人就造圩田、修水利、开运河,形成了水网交织、水路畅通的人居环境,也形成了泰州文化的水乡生态。泰州是“水的泰州”,城内水穿城,城外水绕城,街河并行,水城融为一体。独特的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已成为泰州城市特有的名片。影响深远的宗教文化。历史上,泰州寺庙遍布、名刹众多,泰州亦为名僧摇篮。当今长三角各地佛教的掌门人,台湾、香港地区和新加坡、菲律宾、美国等国的佛教组织领袖,都是与泰州具有因缘的。泰州宗教经元代衰落,至明时复兴,许多前朝留下的寺庵庙宇得以翻修、扩展。光孝寺(光孝律寺)培养的高僧信徒遍布海内外;城隍庙是江苏省现存最大和最完好的城隍庙;北山开化禅寺是现存体量最大的佛教殿宇;南山寺大雄宝殿,庑殿重檐的屋顶建筑,是我国古建筑史上至高等级的屋面式样。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南宋抗金,明代抗倭。抗日战争时期,陈毅三进泰州城,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率部挺进苏中,打响“黄桥决战”,建立了苏中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战役,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1949年4月23日,在泰州白马庙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人民解放军在这里发起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战役。1989年3月,中央军委确定“四.二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日,泰州白马庙为人民海军诞生地,泰州被誉为“水兵母亲城”。

3.明代遗存尤为丰富

自明朝以来数百年,泰州几无战乱,祥泰之州现今保留了大量的明代遗迹,种类繁多,形态完整。寺庙遍布,名刹众多。有泰州首刹—报恩光孝寺(光孝律寺)、南山寺、西山寺、北山寺、城隍庙、古关帝庙、泰山行宫、岳武穆祠、夏思恭祠等。重教尚文,明清为甚。泰州自古崇儒弘学,重教尚文,明以来尤甚。现存明代遗存主要有:祭祀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崇儒祠,祭祀大教育家胡安定的胡公祠及胡公书院遗址,光绪年间重修的学政试院等。古街区特色明显,古民居保存较多。泰州老城区至今仍井然有序地保存着小街小巷,明清街巷格局依稀可辨。市区文保单位75%是古建筑,其中以明清建筑为主。园林、盆景、古树、古井极具地方特色。日涉园是江苏长江以北地区现存最早的古典园林。明代盆景的大量遗存是泰州一大特色。一批明代古树、古井,散落在街头巷尾,与当今泰州人的生活仍然息息相关。古墓、服饰、书画馆藏丰富,价值较高。泰州历史上曾发现若干明代古墓。泰州出土的明代古尸 (如明代南京工部右侍郎徐蕃夫妇、明处士刘湘夫妇等),保存完好。泰州人出土的明代丝品服饰,数量之巨、种类之多为全国之冠。泰州博物馆馆藏大量明代书画。泰州保留的明代石刻,最著名的是“柱史坊”及“胡人石刻”,在江苏省内独一无二。

四、重要文物

泰州市区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分别为泰州城隍庙、学政试院、日涉园、人民海军诞生地旧址和天目山遗址。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分别为泰州城遗址、税东街明清住宅、崇儒祠、泰州南山寺大雄宝殿、柱史坊、泰州明代住宅、北山寺大殿及卓锡泉、周氏住宅、林则徐税务告示碑、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处旧址、铜钟、口岸雕花楼、单塘河遗址和溱潼朱氏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3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71处。

五、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多元,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为止,泰州市区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3项,其中国家级3项,为淮剧、盆景技艺(扬派盆景技艺)和清明节(溱潼会船);省级13项,分别为道教音乐(泰州道教音乐)、木雕(泰州木雕)、蒸馏酒酿造技艺(泰州白酒酿造技艺)、许氏正骨疗法、撂石锁(海陵撂石锁)、莲湘(姜堰滚莲湘)、面塑(姜堰面塑)、溱潼砖瓦制作技艺、正骨疗法(许氏正骨疗法)、针灸(陈氏针灸)和撂石锁(姜堰撂石锁);市级2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