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区概况
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部,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3600米,是一条水陆相傍的街道,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保持着“水城古街”、“一街一河”的原本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传统风貌,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街区内遗产数量众多、资源丰富,分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多为商铺和住家,以星桥一带最为繁华。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渐近郊外,河面较东面开阔。
二、历史沿革
山塘历史文化街区是因山塘街而划定的,唐宝历元年(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虎丘与古城交通不便,又河道不畅,易致水灾,于是组织百姓开凿水道,由阊门城河直达虎丘山麓,并与运河贯通,这条水道就是山塘河,其淤泥堆积于河边就成“白公堤”,天长日久,“堤”演变成“街”,即为山塘街,已有1000多年历史。
相传“七里山塘到虎丘”的说法,是明代刘伯温为求风水,从山塘桥开始到西山庙桥止的每座跨河石拱桥处,都设置了一只青石狸头,人们从山塘桥的第一只狸旁开始,一路连经到西山庙桥的第七只狸时,就到了虎丘的境地了,由此就有了“七狸山塘”的说法。
山塘街形成于唐代,在宋代和明清时期获得过两次大的发展,当时商业繁荣,会馆林立,天下商贾往来不绝。明清时期阊胥两地商业发展冲破传统市垣限制,形成了山塘、枫桥带状商业网,山塘街一带居民数量骤增,商贸空前繁荣。据《姑苏繁华图》记载,全盛的七里山塘舟楫云集富贾相聚,河中水运繁忙,两岸店铺林立,是当时苏州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三、文化价值
(一)文物古迹众多
山塘历史街区内,会馆、祠堂、牌坊等古迹众多,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云岩寺塔;省级文保单位2处:五人墓、葛成墓;市级文保单位7处;市级控保建筑16处;古迹遗址11处;古牌坊9处;古桥14座以及一大批风貌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
(二)文化底蕴深厚
山塘作为古典苏州的代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营造了一处集文化、休闲、娱乐、居住为一体的场所。七里山塘从建成以后,因临近运河发展成为苏州的繁华之地,商旅游客络绎不绝。吴门烟水,蕴含着吴文化,浸透着江南水乡独特温情的人性关怀。山塘历史文化街区的古巷、石驳岸、石河埠、石拱桥、石栏杆,以及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和岁时习俗,充分体现了自然、艺术的完美结合。
四、街区格局及风貌特色
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呈现“一街一河”“水城古街”“河路并行”的基本格局,展现着“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的建筑形态特色,精致典雅、粉墙黛瓦、斑驳沧桑,临河而筑,体现了古城聚落风貌精华。主要风貌街巷河道的空间和沿街片区还将街区内所有控保点以及一些古牌坊、古桥等传统风物串接起来,融合成一个体现传统街巷空间的特色带。
山塘历史文化街区是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缩影,拥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姑苏风貌和深厚的吴文化等人文气息,民居风貌保存较好,市井文化特色鲜明,商业空间氛围浓厚,传统民俗延续, “接财神”“百花节”“轧神仙”等民俗活动依旧代代相传。
五、保护情况
为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山塘街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02年6月,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工程。近些年启动并完成山塘街一至三期工程,正在推进的山塘四期工程,是在一至三期工程基础上的延续性工程,以“延续千年古街水乡文脉,复兴苏州市井生活图景”为指导思想,以“水城古街风貌,历史文化展示,姑苏生活体验”为功能定位,进行沿河风貌整治,推进重点地块开发,形成以名胜游览、文化体验、民俗风情、时尚休闲等多业态为特征的吴文化特色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