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中见人生

南唐后主李煜以灵性构筑了一座让后世仰望的“笔墨江山”。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颇有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的词作题材广阔、含意深沉,风格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n\n

李煜10岁时就踏着庐山的花径诵出了“苍苔迷古道,红叶乱朝霞”的名句,成千古绝唱,永远铭刻在庐山碑铭之上。在他看来,遵守格律无法展现自己的才思,也桎梏了他的心性,更束缚了他跃动跳宕、分合自如的诗性张力。他把《诗经》连同盛唐时期的诗歌传统融入汉魏六朝的乐府音律中,将《诗经》的质朴、唐诗的丰腴、乐府的婀娜,融合成一种意境博大、层次灵动、结构活泼、感情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启了可诵可唱的诗词先河,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词作时代。

\n\n

李煜有一首《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词中句句写思妇的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她的眼中之景,以表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山远、烟高、水寒”,花开花谢、大雁高飞、风与月,无一不在烘托思妇之“愁怨”,却一笔未直写,充分凸显了“词中之帝”的笔力。

\n\n

纸上的韵律、心上的风流,勾勒出李煜温润的性情、浪漫的气质。他面对“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顿生“惆怅落花风不定”的心绪;看到“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便有“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的感慨。他爱得情深义重。后病重,他舍下朝政守候,为之吟出“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的深情之语。

\n\n

然而,现实的江山与“笔墨江山”总是“貌合神离”。赵匡胤剑锋一指,就让李煜沦落到“瓜洲古渡不眠愁,大江东去帝王秋”的境地。李煜留下了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让后世传唱不绝。宋太宗正是听闻歌妓作乐传唱此词后大发雷霆,命人赐李煜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便成了李煜的“绝命词”。剪不断的情思、理还乱的情怀从此消散,徒留“一分伤怀一分恨,一寸断肠一寸愁”,成了他乡的绮丽,别人的风景。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