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1]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2]。鲧复[3]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4]

\n\n

注释:

\n\n

[1]鲧(ɡǔn):传说中黄帝的孙子(一说为曾孙)。息壤:神土,可自身无限增长,故可用来堵塞洪水。 [2]祝融:火神。传说为炎帝玄孙,或说为黄帝六世孙。羽郊:羽山之郊,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西北。 [3]复:或作“腹”。 [4]布土:分布息壤。九州:传说禹定天下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九州。

\n\n

赏析:

\n\n

搏击洪水是世界各国神话中的普遍题材。神话学者对此类神话的起因、内涵、意义有许多种说法。我们则从文学和美学的角度来欣赏。鲧禹治水故事尽管篇幅短小,但作为中国洪水神话的代表作品,却表现了中国洪水神话的独领风骚之处。

\n\n

看,在洪水滔天、民不聊生的灾难之时,鲧为了救民于水火之间,来不及得到天帝的允许,便偷来宝贵的神土,堵塞洪水。他没有葬身洪水,却死于天帝的屠刀。这是人类进入氏族社会后部落间矛盾斗争的投影。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在与自然斗争的同时,不能忽视人们的社会矛盾可能产生的影响。然而鲧甘愿替人民冒险,为人民的安定幸福而牺牲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却永远成为历代人们赞美的对象,具有永久的魅力。

\n\n

将禹写成鲧的腹生子,是本篇的点睛之笔,因为这象征着鲧自我牺牲、造福人类的精神是后继有人的。过去人们一直把鲧和禹的治水说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一是堵,一是疏,所以才有两种不同的下场。不过从这篇故事来看,禹所采用的治水方法与鲧并无二致,也是用息壤堵塞的方法。那么微妙之处就应当在于,禹以息壤治水显然是得到了天帝的允许。那么本篇的韵味也就在于,中国古人已经开始注意到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同时,必须理顺人们的社会矛盾。华夏民族注重人际关系和谐的基本性格,于此已经初见端倪。(宁稼雨)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