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扇赋并序

昔吾先君常侍,得幸汉桓帝[1],帝赐尚方竹扇[2]。其扇不方不圆,其中结成文,名曰九华。故为赋,其辞曰:

有神区之名竹,生不周之高岑[3]。对渌水之素波,背玄涧之重深[4]。体虚畅以立干,播翠叶以成秋[5]。形五离而九折[6],篾氂解而缕分[7]。效虬龙之蜿蝉[8],法虹蜺之烟煴[9]。摅微妙以历时,结九层之华文[10]。尔乃浸以芷若[11],拂以江蓠[12]。摇以五香,濯以兰池[13]。因形致好,不常厥仪[14]。方不应矩,圆不中规[15]。随皓腕以徐转[16],发惠风之微寒[17]。时气清以芳厉[18],纷飘动乎绮纨[19]


注释:

[1]先君常侍:指曹植曾祖父中常侍曹腾。得幸:得到皇帝或权贵的宠幸。《史记·蒙恬列传》:“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 [2]尚方: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 [3]神区:神明之地,神人之区,仙境。不周:神山名。 [4]背:背对着。玄:北方,北向的;或指幽深。涧:两山间的水沟。重深:幽深,深邃。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 [5]虚畅:空虚通畅,指竹干中空而通。立:竖起。播:散布。成秋:《曹子建集》作“播翠叶以成林”。形容竹叶茂密,阴凉如秋。 [6]离:分开。五离:此句遍查群书而不可解。“五离九折”成为形容竹子的词汇。后世亦见于梁简文帝《答南平嗣王饷舞簟书》曰:“濯龙之木,文罽饰坛,淮南之台,紫罗为荐,未若五离九折,出桃枝之翠笋,绮烂霞舒,制云母之修竹,南湘点泪,喻也未奇,东宫赤花,拟之非妙。”(《艺文类聚》卷六九引)九折:指一支竹子有九节。《曹子建集》作:“形五离而九华。” [7]篾(miè):薄竹片或劈成条状的竹皮。氂(máo):牦牛尾,或指长毛。《说文·犛部》:“氂,犛牛尾也。”氂解、缕分:指将竹篾剖分为极细的竹片。 [8]效:取法。虬龙:一种无角之龙,《楚辞·天问》:“焉有虬龙,负熊以游?”王逸注:“有角曰龙,无角曰虬。言宁有无角之龙,负熊兽以游戏者乎?”蜿蝉:蛟龙盘屈的样子。这句是形容竹片的弯曲之状。 [9]法:仿效取法。虹蜺:亦作“虹霓”,即䗖(dì)蝀(dōnɡ),彩虹。烟煴(yūn):即氤氲,本指天地未分时混沌之气,泛指云烟弥漫貌。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张铣注:“烟煴,即元气也。” [10]摅:舒展。微妙:精微深奥。《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结九层之华文:具有九个层次的花纹,故谓九华扇。结:系,扎缚。 [11]芷若:即白芷、杜若,皆香草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射干。” [12]拂:拭,解除。江蓠:香草名。又名“蘼芜”。《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王逸注:“江离、芷,皆香草名。”晋张华《博物志》卷七:“芎藭,苗曰江蓠,根曰芎藭。” [13]五香:木名。即青木香。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木香》〔释名〕引唐王悬河《三洞珠囊》:“五香者,即青木香也。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叶间五节,故名五香,烧之能上彻九天也。”濯(zhuó):洗涤。兰池:浸泡兰草的池子,喻其香。 [14]因形致好:此扇因其形而展现美好。不常厥仪:此扇的形式并非寻常样式。 [15]以上两句即前文所说扇子不方不圆。 [16]皓腕:洁白的手腕。比喻女子手腕。徐转:缓缓摇动。 [17]惠风之微寒:即微寒之和风。 [18]气清:空气清新。芳厉:指香气浓烈。厉:猛烈。 [19]绮纨:华丽的丝织品。《后汉书·王符传》:“且其徒御仆妾,皆服文组彩牒,锦绣绮纨,葛子升越,筩中女布。”绮(qǐ):有花纹的丝织品。纨(wán):白色的细绢。


赏析:

这是一篇标准的咏物赋。《西京杂记》卷一曾载汉宫已有九华扇:“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在昭阳殿遗飞燕书曰:‘今日嘉辰,贵姊懋膺洪册,谨上襚三十五条,以陈踊跃之心:金华紫轮帽,金华紫罗面衣,织成上襦,织成下裳,五色文绶,鸳鸯襦,鸳鸯被,鸳鸯褥,金错绣裆,七宝綦履,五色文玉环,同心七宝钗,黄金步摇,合欢圆珰,琥珀枕,龟文枕,珊瑚玦,玛瑙彄,云母扇,孔雀扇,翠羽扇,九华扇。’”曹植写的是汉桓帝赐给曾祖父中常侍曹腾的九华扇。

此赋只有片段保存在多种文献之中,内容首先描写制作九华扇的材料乃是来自神话之中天柱所在的不周山的一种神竹,其次写其优雅高贵的生长环境,然后是写如何用竹片制成扇子。作者写制造九华扇的过程:将竹子细细地剖开,然后用各种香草浸泡烟熏,再将竹片制成漂亮的扇子,送到美人手中。赋中强调这种九华扇是不方不圆的形状,并有九层的纹路。其实应该还有更多的内容,可惜多已散佚。

这样的写法应该是取法汉代枚乘的《七发》描写琴乐的段落,其中写琴的材料桐木生长在悬崖之上,日夜受到雷声的惊吓和风雨的吹袭,使其材料原本就充满了感情。用这样的材料,制成的琴才能奏出天下至悲的音乐。同样地,用神山神竹制成的九华扇,在美人手中就能扇出阵阵香气。作者善于利用前人的手法,并翻新出奇,开启了辞赋创作的新天地。这篇赋虽然保存下来的是断简残编,但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新气象,就辞赋而言,乃突破了两汉辞赋侈大宏丽的窠臼,体裁渐趋短小,题材更加扩大,骈体倾向明显;另外汉赋强调教化的功用,也大大弱化,在描写上更注重对象本身和细节,更注重对象的审美体验。如末四句“随皓腕以徐转,发惠风之微寒。时气清以芳厉,纷飘动乎绮纨。”几如齐梁宫体。显示曹植咏物赋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文学价值。

(苏瑞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