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n\n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n\n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n\n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n\n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n\n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n\n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n\n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n\n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n\n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n\n
(作者:唐·杜甫)
\n\n
作者简介:
\n\n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杜陵,生于河南巩县。早年漫游各地,天宝中,入长安应制举,落第,困守长安十年。天宝十四载(755),向玄宗上《三大礼赋》,被授官,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安史乱起,奔凤翔谒肃宗,授左拾遗,后因房琯事件牵连,弃官入蜀,严武荐为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晚年流落夔州、湖湘,卒于小舟中。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王朝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诗风沉郁顿挫,格律精严,被称为“诗史”。又被誉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有《杜工部集》。
\n\n
点评:
\n\n
这首诗作于至德二载(757)春天。杜甫在至德元载秋离开鄜州去投奔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途中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已沦陷的长安。诗人于一个春日偷偷来到曲江的某个角落,看到一片荒凉的景象,回想起往昔的繁盛,不禁悲从中来,又不敢放声恸哭,只能吞声呜咽,有感而作。
\n\n
诗歌以“哀”为感情线索,首先描绘了沦陷后长安的凄凉景象,接着追忆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与杨贵妃游乐的盛事,而后写了杨妃之死和玄宗的出逃,“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将杨贵妃葬身马嵬驿事写得惊心动魄。最后再回到被安史叛军攻占的长安,表现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全诗首尾相应,结构严整,在叹息曲江盛衰变化的过程中蕴含着国破家亡的巨大悲痛,艺术构思缜密。
\n\n
诗人在表达感情时善于使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有时间上的今昔对比,有空间上的盛衰对比,有感情上的哀乐对比……这些对比使得诗歌有了跌宕起伏之致,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从笔法上看,诗中既有大笔勾勒,又有工笔细摹,极尽开阖变化之妙,笔势酣畅,境界开阔。正如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四所言:“其词气如百金战马,注坡蓦涧,如履平地,得诗人之遗法。”诗歌语言精练,遣词用字准确形象,如“吞声哭”“潜行”“锁”等,充分表现出诗人的情感状态和心理感受。
\n\n
(摘自《长安吟咏》,中华书局2016年版)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