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建立了首个“人类女性个人遗传图谱”,当选“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她参与研究的成果,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跻身世界领先地位;她出征战“疫”前线,使命之一是关注疫情之下孕产妇的安全……
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56岁的乔杰院士从医30多年,迎接了无数新生命,她像一位“看门人”,在生命起源处守护。
“这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月1日下午,乔杰院士带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二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出发,前往武汉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出征战“疫”前线,乔杰与其他援鄂国家医疗队成员的使命,是组建“危重症病房”,努力抓住救治的关口,尽全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为妇产科专家,她的另一个“使命”,便是关注疫情之下孕产妇的安全,调查病毒是否存在垂直传播途径。她说,“这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面对疫情,乔杰院士表示,我们必须同舟共济,团结一心,我们有必胜的信心!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针对母婴传播问题的采访时,乔杰院士说,根据目前有限的病例,还不能够证明新型病毒在母婴之间存在垂直传播,还需要更长期的观察。她建议妊娠期的女性无需恐慌,严格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尽量居家隔离,并通过网络向产科医生进行咨询。
作为中国女医师协会的会长,乔杰院士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看望在那里的女医务工作者。她感谢广大女医务工作者勇敢地走上疫情防控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激励广大女医务工作者全力以赴投身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做好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她嘱咐大家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一定切实做好自身的防护。她通过微信视频,慰问湖北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一线女医务工作者。她还到中南医院产科病房看望坚守一线的医务人员、住院的孕产妇,鼓励大家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抗击疫情战。
实现每个家庭最朴素的心愿
面带微笑的乔杰怀抱着一个婴儿,两旁是著名生物学家谢晓亮、汤富酬等。照片上的婴儿,于2014年9月19日诞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是世界首例“全新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婴儿。婴儿的出生,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跻身世界领先地位。
这个婴儿的父亲患有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这是一种单基因显性遗传病。2013年7月,这对夫妇找到乔杰,希望获得一个健康后代。乔杰团队和谢晓亮团队、汤富酬团队共同合作,在18枚胚胎中找到3枚符合条件的胚胎。移植其中一枚胚胎后,妻子成功妊娠。2014年9月,一个健康的宝宝顺利诞生。
“生养健康的孩子,是一个家庭最朴素的心愿。但生育障碍、出生缺陷等问题,使许多夫妇生活在恐惧中。”乔杰说,“我们的使命,是用最简单、最安全的办法,帮助育龄夫妇生育健康的宝宝。”
然而,追逐曙光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充满了坎坷和磨难。
有一件事令乔杰印象深刻。一对夫妇由于携带单基因遗传病,第一个孩子汗腺缺乏,生活不能自理。夫妇俩找到乔杰,打算做试管婴儿再要一个孩子。由于受技术所限,开始未能发现问题。在孕中期,医生经过检查发现胎儿有致畸的可能性。胎儿留还是不留?乔杰焦灼万分,立刻找家属说明了情况。这对夫妇表达了充分的理解,坚持要留下这个孩子。万幸的是,出生的孩子很健康。
“当时,我为技术水平的局限而焦虑,但这也更坚定了我攻克难关的信念。一定要拼尽全力去探索,要一点点突破生殖医学的未知。”乔杰说。
截至2019年底,乔杰带领团队年诊治国内外不孕患者近60万人次,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手术3万余例,已为数十万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了成功治疗。
不知疲倦地迎接新挑战
1981年,17岁的哈尔滨姑娘乔杰考入当时的北京医科大学,成为一名6年制的医学生。在妇产科实习期间,乔杰感觉,产科是个迎接新生命的地方,这个工作非常有意义。权衡之后,她决定报考妇产科的研究生。
199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乔杰留在了北医三院妇产科。很快,她就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崭露头角。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她就跟随导师李美芝教授研究一项新兴课题——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日后,她把这项研究作为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并屡有突破。
她工作的第一天就加入到张丽珠教授团队,并成为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母亲郑桂珍的产科医生。
张丽珠教授的事迹广为人知。1984年开始尝试时,全院只有一枚取卵针;没有专业的保温设备,就把存放卵泡液的试管装进保温杯里;没有培养液,就自己照着方子配……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1988年,她精心培育的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顺利诞生。
这些对乔杰的影响很大。“能够见证这个医学奇迹,让我极大振奋。张教授那种不懈探索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信念,让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在榜样力量的影响下,乔杰不知疲倦地迎接新的挑战。
1988年3月10日,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2019年4月15日,郑萌珠在她诞生的医院又收获了自己的宝宝。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证实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
乔杰见证了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见证了我国大陆辅佐生殖技术“从无到有”,见证了生殖医学这一新兴学科不断强大……从起先每年仅协助一两百名不孕患者,到现在每年协助上万个家庭,乔杰心里的兴奋和骄傲,难以言表。
“7月24日是萌珠的宝宝百天,我特别高兴。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为生殖健康领域的所有前辈和同行感到骄傲,更为无数个从中受益的女性和家庭感到幸福。”乔杰说。
乔杰也把一部分精力聚焦在精准医学上。除了出生缺陷,生育障碍、妇科肿瘤甚至更多疾病,都需要朝着精准医学的方向探索治疗手段。乔杰认为,精准医学是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获得更为精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努力为社会带来更多福祉
每天清晨,乔杰到医院的第一件事,是到生殖中心和医生们交班,讨论前一晚的疑难病例。接下来的一天,作为院长的她,还要处理繁忙的行政事务。傍晚6点,大部分人下班时,她又回到生殖中心,和学生一起讨论科研问题。
乔杰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作为团队的凝聚人,要发挥大家的作用。跟踪科研的前沿、能敏感发现临床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能想到有什么样的技术研究,在未来能够推动临床的转化,这需要时间和在多个领域研究的经验。我热爱这份工作,也很幸运能做这样的工作。”
临床、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工作,乔杰已经干了30年,却一点都不厌烦。“大脑随时转换‘频道’,就相当于休息。”
“医者仁心,虽然每天忙忙叨叨的,但我很快乐。”乔杰说,她经常收到不同家庭发来的健康孩子的视频和照片。看照片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对她是最大的鼓舞。
乔杰的状态显得非常年轻有活力。有人问她有什么秘诀?她说:“因为总和年轻人在一起!
乔杰热心科普,积极为基层医生培训。她经常讲,预防不孕的发生胜于高技术治疗,生殖疾病的早诊早治要从基层一线医生做起。乔杰也会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和病人在一起,倾听他们的苦衷,回应他们的需求。
辛勤耕耘,带来收获。乔杰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创新团队”,当选“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成为“科技部生殖与发育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荣获“全国杰出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也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
乔杰说,“患者的信任是我努力的源泉,我们能够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这些成就感足以弥补之前所有的辛苦。”
目前,乔杰还忙碌在抗击疫情的前线。人民至上,使命至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在这场防疫抗疫之战中,正是有像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乔杰院士这样的科学家,以及无数的医务工作者逆行前进,才让无数民众有了岁月静好。
让我们向这些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者”致敬!
来源: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
综合自新华网、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