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早发竹下》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n\n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n\n

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n\n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n\n

赏析:

\n\n

竹下,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这里山明水秀,风景绝佳。范成大早年曾任徽州司户参军,这首诗即作于此时。诗人写他早发竹下的沿途见闻和感受。

\n\n

诗的开头两句,先点明出发时的情景:穿好晨装,跨马出行。“破小寒”,点出季节是清秋。“散疲顽”,暗示此行是在繁忙的公务之后。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紧张的工作之余,能有机会到郊野散散步,会感到特别轻松愉快。诗人正是怀着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品赏竹下之景的。

\n\n

诗人跨着马儿沿着山道行进,迎面而来的,一是雾,二是山。雾,不是混沌一片,而是“薄薄轻轻”,虚无缥缈。山,不是孤峰独峙,而是“重重叠叠”,连绵不断。“薄薄轻轻雾”与“重重叠叠山”,这十个字,写出了皖南山区清秋黎明时特有的朦胧美。诗人坐在马背上看山中雾、雾中山,别有一番情趣:马在漫卷的轻雾中穿行,恍若冲开一道道轻纱似的帏幔;那从轻雾中透出的重重叠叠的山,仿佛从帏幔中放出,千姿百态从身边闪过。“冲”,使雾化动态为静态;“放”,使山化静态为动态。两者相生相映,构成了一幅扑朔迷离、奇趣横生的画面。

\n\n

随着峰回路转,诗人的眼前又出现另外一番美景。“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上句写炊烟(“吹”通“炊”),下句写溪水。碧穗般的炊烟从树顶上笔直升起,绿绸似的溪水从小桥下曲折流过。这两句诗画意甚浓。炊烟、树丛、溪水、小桥,上下相映衬;一碧一绿,一直一弯,一静一动,在色彩、线条和态势上构成了错综变化之美。写“炊烟”突出“当树”,写“溪水”突出“趁桥”,展现出山村特有的风貌。山林茂密,村户人家的房屋、烟囱,被周围的高大树木所遮掩,所以只能看到炊烟从树顶上升起;溪涧纵横,全靠一座座小桥连接道路,所以溪水始终傍着小桥流淌。炊烟“当树直”,暗示无风,同时还会使人联想到那炊烟下庄户人家生活的安宁与平静。“弯”字,又把那绕山穿桥的小溪身影勾画出来;一个“趁”字,更把汩汩溪流写活了。

\n\n

这首诗摄取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林间百鸟的晨歌。鸟儿是山林的主人,它们迎着马背上的诗人欢呼歌唱,百啭千声。“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在这美妙动听的“迎宾曲”声中,诗人心驰神醉,鸟儿们是真的有情还是出于无意,他已经难以分辨了。

\n\n

贺贻孙《诗筏》云:“作诗要有情有景,情与景会,便是佳诗。”这首诗便是“情与景会”的佳作。诗人不仅把沿途景物的外貌特征准确地描摹出来,而且把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融入景物之中,选用“冲”“放”“当”“趁”等点睛的字眼,使诸多景物情态毕露;诗人观景时的愉悦心情,也就从景物的情态中透露出来了。

\n\n

值得一提的是,诗人范成大善于吸收前辈诗人的英华而自创新意。比如“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一联,显然脱胎于唐人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意境迥然不同。王维以“直”和“圆”,突出苍凉雄浑的塞外之景;范诗的“直”和“弯”,则是突出林深溪秀的南国风光。前者壮美,后者秀美。学古而能创新,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n\n

(何庆善)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