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是科研人才竞争重要一环

日前,曾任剑桥大学教授的英籍数学家考切尔·比尔卡尔接受清华大学入职邀约,以全职身份在中国开启新的学术生涯。据介绍,比尔卡尔1978年生于伊朗,2018年凭借在双有理几何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获得菲尔兹奖。

比尔卡尔的入职引起广泛关注。高水平外籍人才全职加盟中国顶尖高校,被视作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的重要事件之一。反过来讲,这份关注也暴露出我们引进从事教学科研的高水平外籍人才力度还有待加强,譬如过往在身份上非华裔全职教师和研究人员数量极少、大龄诺奖得主来华的投入产出比很低等诸多问题。随着新时代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科技强国要求的提出,如何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系统性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可多进行探讨。

科技强国源自教育质量,质量提升则重在师资建设。对中国高校来说,能否入选某些名单,不仅关乎身份地位名誉,更涉及利益分配和资源流向,而是否有一定数量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与这些“名利”息息相关。对人才的功利性追求,导致高校引进人才时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往往唯头衔而不看是否真正需要,同时影响对已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引进来留不住,留下来也很难出新成果。

从比尔卡尔教授受聘过程,我们可一窥引进高水平外籍人才并让他们留下来出成果有哪些可借鉴之处。如比尔卡尔教授自己所言,虽然常年与丘成桐院士沟通并得到高度肯定,但直到获得菲尔兹奖后才迅速得到了清华大学的加盟邀请。很多高校在高端人才培养上没能做到极为用心,也是因为高端人才培养所需时间长且成本高昂,培养成果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由于中国整体科研水平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这让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面临着高端人才在培养成功后流失的可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向建设科技强国投放的政策支持不断提升,我国对全球尖端人才的吸引力也在持续增强。有调查显示,来华外籍人士大多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这种积极影响也应当逐渐改变高校的高端人才培养理念。对于一所大学来讲,引进一名声名显赫的学者固然受益颇丰,但在未来仍要大胆探索自身培养高端人才的模式机制。

此外,相关方面还要为引进高端外籍人才创造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和更加优质的配套政策。对于外籍高端人才来说,以全职身份在中国科研育人,能否适应不同文化、不同风俗的社会生活,能否适应中国的科研氛围和大学风气更为关键。这些问题不解决,以引进获取人才的方式便不可持续。中国文化与西方世界有很大不同,跨文化生活也考验着一个国家事实上的社会开放和多元包容程度。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风气方面,需要顺畅合理的组织机制、公正客观的人才评判标准以及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乃至学界都应当在营造更好环境、增强对人才吸引力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对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人才的跨国流动也必将更加频繁。在可预见的将来,持续引进高水平外籍人才,仍然是我国实现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若能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政策体系,构建出一支有归属感的国际化多元化人才队伍,那么,我国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就能更加从容应对。



原标题:国际化是科研人才竞争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