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文物是不朽的政绩

据《半月谈》报道,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重庆巫溪县宁厂古镇,拥有数千年制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就是这样一座顶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金字招牌、拥有众多文保单位的千年古镇,如今却面临“人走镇荒”的尴尬:保护规划难落实,投入不足,建筑加速朽坏、倒塌,“仿佛进入死亡倒计时”。

宁厂古镇的现状令人触目惊心、唏嘘不已。曾经的古镇,“吴蜀之货,咸荟于此”“两溪渔火,万灶盐烟”,可谓商贾云集、富甲一方;如今,到处是残垣断壁、荒草丛生,繁华盛景已成遥远的记忆。更令人意难平的是,在2010年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后,古镇非但没有得到保护,反而进入了加速朽坏期。

抢救、保护千年古镇已刻不容缓,否则这座被誉为“上古盐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的古镇将毁于一旦,绝非危言耸听。事实上,很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就是在世人缓慢滞后的保护中无声无息地走向消亡,而且永远不可复制、再生。

从表象上看,宁厂古镇“进入死亡倒计时”,主要因为一个“钱”字。但从根本上,古镇面临这种困境,关键在于只算“小账”、没算“大账”。与其说缺钱缺人缺产业,不如说缺“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没有做到“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仅是政绩,而且是不朽的政绩,“关键少数”应真正敬重祖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扛起文物保护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不仅明确提出要把文物工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还新增了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同时,还提出建立健全文物保护责任评估机制,每年对本行政区域的文物保存状况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从宁厂古镇的现状来看,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好,责任追究也不到位。宁厂古镇占地广、体量大、灾害多,保护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因此必须充分激活政府对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这样才能停止宁厂古镇面临的恶性循环,使其走上“涅槃重生”之路。

解决保护资金问题仍是当务之急,国家和重庆市级层面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巫溪抓好古镇保护,重点投入资金对古镇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进行除险加固和修复。同时,本着“标本兼治”的思路,创新编制古镇保护规划,并确保规划能落地见效。同时还应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让那些被遗忘的、正在朽坏的文物古迹走进大众视野,从而倒逼各级各部门更好履责。

原标题:保护好文物是不朽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