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达日:“草原专家”罗日盖

盛夏,走进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处处都是水天一色、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湖泊、湿地、野生动物等浑然一体。

在绿草如茵的满掌乡木热村,记者见到了64岁的达日县自然资源局草原站站长罗日盖,他中等个头、皮肤黝黑,腿脚不是很好,但眼睛却炯炯有神。

得知我们要了解草原黑土滩生态治理和修复工作时,他向我们详细介绍起了当时的情况。

“那片土地曾是黑土滩,寸草不生,早些年,行走在草原上,时常会见到一片片牧草稀疏甚至寸草不生的黑色土地,这就是黑土滩,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就表明这里的草场已身患疾病、正在严重退化。如果不及时治疗,黑土滩将会像传染病一样继续蔓延。”罗日盖边走边说。

1981年罗日盖成为一名拖拉机驾驶技术人员。从那时起,他就驾驶拖拉机,在草原黑土滩上播种草籽,每年种草66公顷,这一种就是40年。

每年5月到6月是种草的关键时节,作为草原站站长的罗日盖,是草原上最忙碌的一个人。罗日盖今年的主要施工点是满掌乡,满掌乡是全县草场退化最严重的一个乡,全乡有70%的草场成了黑土滩,今年计划在这里种草4666公顷,大概需要两个月的施工期。

天还没亮,罗日盖已经在草原站种子仓库门口忙起来了。锄头、铁锹、草籽、无纺布,还有小帐篷、茶壶、糌粑、酥油茶,把后车斗装得满满的。他们来到施工点,开始驻扎下来,一待便是几个星期。有时候连绵阴雨,被子都淋湿了。有一次半夜里,狂风吹跑了他的小帐篷,他只好挤到别人的帐篷里。

施工开始了,第一道工序是播撒颗粒有机肥,最好是牛羊粪,然后深翻,将肥料融进土壤中。接着的工序是播撒草籽,草籽种类有中华羊茅草、垂穗披肩草、青海冷地早熟禾,第三道工序是覆盖无纺布。

罗日盖对草籽的要求非常严格。每次草原站进草籽时,他都要严格抽检,只要有不合格的草籽他会毫不留情地退回去。

“以前种草不施肥,现在施肥了,以前种籽不筛选,现在严格筛选,施工时还要铺上无纺布。这样一来,种草的成活率就大大提高了,以前成活率只有30%左右,现在提高到80%以上。”罗日盖说。

记者跟随罗日盖来到大山深处的施工现场,远处是大片大片的绿色。走近一看,原来是草地上铺着一层绿色的薄膜。

罗日盖说:“这就是无纺布,有了无纺布的保护,草才会长得更好。在狂风的冲击下,去年铺上去的无纺布已经有些破损,但无纺布下面的草牙子已露出点点绿意。”

罗日盖双膝跪在地上,轻轻地拔起一株草,仔细观察起来,欣喜地说道:“你们看呐,这草长得多好,根部深,抓地也很牢固,这就是无纺布的功劳。”无纺布施工作业是达日县新的试点项目,适宜在坡度陡一点的地方使用,可以降解,对草原没有破坏,反而起到了保温保湿、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罗日盖常年穿梭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达日草原上,每年在野外工作时长达200余天,摸清了全县草原家底,并参加种植人工草场近16万公顷、灭鼠100万公顷,无论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一期、二期工程,还是退牧还草、生态修复工程,他都不辞辛劳,日夜奔波。从事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四十载,将一粒种子、一株牧草当成一生的事业来追求……

罗日盖在多年草原保护工作中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被达日县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原专家”,他也见证了达日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的历程。



原标题:青海达日:“草原专家”罗日盖